不想承认,但多半会发生:“价格战”结束后,汽车或将迎来大涨价
最近,朋友圈被4S店的“骨折价”刷屏,无数新能源车价格直接腰斩。三年前,总觉得新能源车贵得离谱,如今降价凶猛得让人恍如梦中。问题就在这里——这波降价狂潮,极有可能是涨价前的最后一舞。等这场价格战结束,留给消费者的,可能只有瑟瑟发抖的余额和各种涨价倒计时。
别信那些车企嘴上说的“用户至上”,看看财报就够了。国产品牌,比亚迪每卖一辆车只赚9000块,而丰田光是“躺着”都能捞26000。理想凭着冰箱彩电,单车利润更是破2万,油车老大哥们反倒倒贴五千卖油车。这哪是卖车,分明是公益慈善。
往供应链看看更扎心。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今年又翻倍,宁德的电池包快按不住了,随时来个涨10%。明年购置税优惠一砍,各大新能源朋友圈就能联动表演“涨价倒计时”。猜测购车的永远在等待,老司机朋友圈天天转发“马上涨价”,只怕晚一步钱包就要消肿。
更莫名的是行业集体“表忠心”。今年上半年,24家车企刚签完“绝不打价格战”的君子协定,转头谁先降价谁英雄。合资品牌明面打骨折,背地里各种减配,凯迪拉克给你降五万,座椅通风与音响直接一刀切。新能源更会玩,小鹏新车发布惊爆全网,首批车主一开车才发现,车机系统“要钱解锁”。
供应链已经被按在地上摩擦。江苏一家压铸厂老板公开吐槽,主机厂把零部件采购价打回三年前水平,机器越开越亏。电池回收行业亮出魔幻操作,废旧电池价格竟比新电池还高。如此逆天的生态,早晚也要反噬整车厂。
二手车商也被打怕了。去年收来的Model 3才18万,今年13万都出不去手。落价速度能用“跳水”形容,飞凡ER6的保值率甚至比油车还尴尬。新势力叫苦不迭,官方降价不给老用户补差价,愤怒的车主直接堵门横幅讨说法。谁现在买根本不敢想两年后维修配件还找不找得到。
套路可比“骨折价”深。某日系车宣传优惠八万,门店实际要捆绑五年贷款,各种手续费利息比省的钱还高。还有厂商做“5年免费保养”,但要你强制买9000块延保。权益缩水也是家常便饭,蔚来换电次数越来越少,车主们半夜加群抢桩充电。你以为车展新科技是新福利?现实是卖点配置动辄五六万起步。华为新一代ADS 3.0系统,一上车3.8万,再加未来OTA升级分批收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炒到两千万,这些成都会埋到你买车价格里。
等等党别再等。三年前,盯准汉EV没出手,后来涨两万还要减配置。现在二十万级的电动汽车成本狂缩水,宁德电池变成三线品牌,热泵空调也能换成电阻丝凑合。厂家更“聪明”,车身结构偷偷减重,中保研测试分数暴跌,却没人声张。朋友圈里涨价预告天天见,蔚来取消换电,特斯拉三天涨俩价,BBA现在打骨折,洗牌后“再回五十万”根本不是梦。
别以为这价格就跟房价一样,越骂越涨。二十年前加价抢桑塔纳,现在同价能买豪华品牌。价格战把市场打成一锅粥后,弱小品牌退出,剩下大厂卷土重来还不收拾你?“早买早享受”已成谎言,“早买少挨刀”才是定律。手机圈早已见过,去年小米、三星涨价,用户吃瘪。汽车照猫画虎,一样结局。
还有众多隐形成本。新能源险偷偷涨了三成,配件到了三个月还修不了。充电桩开始收停车费,上海超充补能占位得掏20元。你省下来的购车钱,总有办法另让你“补”回来。
总之,现在市场里到处是“韭菜分层割”。你怕涨价立刻上车,买了怕被厂商背刺。消费者确实太难了,在牌桌对面,只有厂家不会输。说到底,别盲信降价神话,也别指望长期捡漏。现在的钱省了,将来只会加倍还给市场——只是换了个理由、加了个新配置罢了。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