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续航破千?真相是99%的人根本用不上!
今天打开头条,看到特斯拉Model Y续航突破700公里的消息又上了热搜。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欢呼“电动车的春天来了”,也有人吐槽“实际开打七折,还是不够用”。
但作为一个开了五年电动车的老司机,我想说:咱们真的被续航焦虑绑架太久了。
• 去年换电动车前,我每天通勤50公里,总担心半路没电
• 现在开了一年多,最长一次出行也就300公里
• 回头一看,120-160公里的续航对我这种上班族来说,其实完全够用
你是不是也这样?明明90%的用车场景都是市区代步,却总为了那1%的远行可能,纠结要不要多花几万块买超长续航版本。
续航竞赛背后的真相
市面上那些标榜“续航超300公里”的电动车,往往比普通款贵出大几千甚至一倍。多花的这些钱,买的就是更大容量的电池。
但说实话,大部分人根本用不到那么长的续航。
普通上班族每天通勤来回也就20-35公里,周末偶尔去周边县城玩,撑死了100公里。一辆续航120-160公里的电动车,一周充一次电绰绰有余。
续航的代价,你真的算过吗?
想要续航长,就得装更大容量的电池,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 主流磷酸铁锂电池,一度电成本约380元
• 续航突破200公里,至少得装45度电的电池
• 光电池成本就快1万7
这还只是电池,整车售价肯定更贵。比普通电动车贵出大几千甚至一倍,就为了那个“可能用不上”的功能,值得吗?
更别说大电池带来的麻烦:
• 车身更重,停车不方便
• 女性车主挪车费劲
• 充电时的安全风险更高
充电便利性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已经超过790万个,私人家用充电桩也有370多万个。小区地下车库、商场停车场、办公楼楼下,甚至不少街边便利店门口,都能找到充电桩。
我自己的体验是:
• 家里有充电桩,晚上插上早上满电
• 偶尔忘了充电,找个快充桩,20分钟就能从20%充到80%
• 根本不用像以前那样推着车找充电的地方
大品牌为什么不做超长续航?
看看市场数据就明白了:
• 雅迪2025年上半年销量440万辆,市场份额27.5%
• 爱玛销量335万辆,占比20.9%
• 两个品牌加起来占了市场近一半
这些销量冠军,续航都不是最长的。因为它们摸透了用户真实需求——不是要“一次能跑多远”,而是要“日常用着省心”。
大品牌把成本花在更实用的地方:
• 更耐用的轮胎
• 更灵敏的刹车
• 更舒适的座椅
• 更完善的售后网络
我的建议:按实际需求选择
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真的不必追求极致续航:
✅ 主要在城市代步
✅ 有固定充电位置
✅ 日常通勤距离短
✅ 偶尔短途出游
省下那部分钱,可以用来:
• 提升生活品质
• 投资理财
• 或者干脆存起来
当然,如果你经常跨城通勤、或者充电确实不方便,那长续航版本还是值得考虑的。
写在最后
电动车技术确实在进步,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又提升了15%,成本还降了8%。未来,“长续航”和“高性价比”可能会更好地结合。
但就目前而言,理性消费比盲目跟风更重要。续航焦虑很多时候是心理作用,而不是真实需求。
下次选电动车时,不妨先盘点一下自己的出行习惯,或许你会发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选电动车时最看重什么?是续航、价格,还是售后方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