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代车型和15年里,宝马一直试图将后轮驱动布局打造成一个突出的动态卖点,但显然失败了。此后,宝马一直在尝试打造一款更传统的、原生前驱的家用掀背车,并融入宝马典型的运动风格,但可以说失败了。
该公司以一种相当空洞的自我吹嘘的口吻将 1 系誉为“高端紧凑型车领域驾驶乐趣的先驱” - 而且,同样令人怀疑的是,它宣布这次道路测试的对象是成熟的第四代五门掀背车,而实际上它似乎只不过是一次大改款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来了。1系配备了全新的48V轻度混合动力汽油动力系统,使其与众不同,同时还配备了加固的底盘、重新调校的悬架、升级的内饰和焕然一新的外观造型。
它重返 家用掀背车 市场,但竞争依然激烈,既有奥迪 A3 Sportback 和梅赛德斯-奔驰 A 级等老牌高端车型,也有大众高尔夫、马自达 3和标致 308 等更主流的车型。此外,电动汽车竞争对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为入门级车型是宝马尚未推出电动汽车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
与我们最近测试的“新款”宝马 X3类似 ,宝马显然选择从技术角度增强和改进其在第三代 1 系上已有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只是“新的保险杠和前大灯”的升级。
眼尖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新车的引擎盖线比以前更低了,但车顶线也比上一代车型高了25毫米,车身长度也比上一代车型长了42毫米,但轴距依然是2670毫米。
车身设计更具侵略性和清晰度(一些测试人员表示赞同,一些人认为它看起来太像起亚 Ceed),而宝马的 M Sport 车身套件(特别是前部更大的中央气坝和横向进气口以及后部的模拟扩散器)无疑增强了视觉目的感。
在外观设计上,该车保留了与宝马 X1、2系 Active Tourer、2 系 Gran Coupé以及Mini Countryman共享的 UKL2 架构。该平台继续为该车提供横向安装的前部发动机和原生前轮驱动,不过动力更强劲的版本还可以通过基于离合器的四轮驱动系统将动力传送至后部。
悬架采用全独立设计,前部采用螺旋弹簧、支柱式悬架,后部采用多连杆式悬架。宝马不仅提升了钢制底盘的刚性,还重新评估了车轴设计和车轮运动学,最显著的是前轮主销后倾角增加了20%,从而带来更精准的转向手感。此外,还采用了预载防倾杆,以实现更灵敏的横向车身控制,并配备了新的频率选择性减震器。
如果您像大多数英国买家一样购买 M Sport 车,您将获得更快的转向齿条、更坚固和更短的弹簧(可使行驶高度下降 8 毫米)和频率选择性被动减震器,宝马有点不诚实地将其宣传为“自适应”,即使没有电子控制。
引擎盖下,发动机系列略有缩减。大多数1系车型可能会以120的规格推出(汽油车型的“i”已被取消)。这款车主要搭载宝马1.5升三缸“B38”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单缸功率155马力,并配备48V轻混系统(1系首创),通过一台20马力、41磅·英尺扭矩的电动机驱动,该电动机安装在标配的七速双离合自动变速箱内。1系的综合功率为168马力,略低于上一代120i,但207磅·英尺扭矩的扭矩同样强劲。
更高级的车型是123 xDrive,它搭载了“B48”2.0升四缸汽油发动机、相同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和双离合自动变速箱。此外,它还配备了基于离合器的四轮驱动系统。
该系列的顶级车型是M135 xDrive,它是唯一一款放弃混合动力的1系车型。实际上,它的功率和扭矩都比上一代车型降低了6马力和37磅·英尺(约40牛·米),并且放弃了老款的八速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箱,转而采用与系列其他车型相同的双离合变速箱。
和之前一样,1系没有全系M版本,但那些追求更硬派M135的人可以选择M动态套件,它带来了一系列颇具复古风格的硬件升级。它为这款四轮驱动的掀背车提供了新的车身底部加固、强化的减震器、更硬的弹簧、更轻更硬的防倾杆,以及重新调校的转向和稳定性控制。该套件的亮点包括更大的M复合材料(宝马的双片式刹车盘)刹车和19英寸锻造轮毂,搭配运动型轮胎(米其林Pilot Sport 4S或类似型号),或者加价815英镑,选择赛道轮胎(Pilot Sport Cup 2或类似型号)。
与外观一样,新车的座舱结构显然源自旧款,典型的掀背式臀点和半卧式驾驶姿势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仪表和控制装置的位置以及乘坐空间的高度也与旧款相似。
在同级别车型中,这款车依然是一款中型车型,一边是像斯柯达明锐这样体型更大的掀背车,另一边是像标致308这样体型较小的掀背车。与我们最近测评的大众高尔夫eHybrid相比 ,它提供了更大的前排和后排腿部空间,但两排的头部空间都较小。1系120和123的后备箱空间也因为48V混合动力电池而有所缩减,从380升缩减到略逊一筹的300升。而M135则保留了380升的后备箱空间。
一如宝马的典型风格,它为长腿驾驶者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并且转向柱调节范围也足够大。不过,要想获得腰部支撑,你需要选择售价415英镑的“主动式座椅”或售价650英镑的M运动座椅。后者非常舒适,侧向支撑也很好,但又不像老款M车型的碳纤维座椅那样极端。
旧款 1 系的仪表罩已消失,中控台上的物理加热和通风控制键也消失了,许多辅助控制键移至“曲面显示屏”,将仪表和多媒体功能整合到一个数字装置中。此外,旧款 iDrive 物理光标控制器也消失了(请参阅下文“多媒体”部分)。
车主将获得全新的多色氛围灯(颜色会根据驾驶模式变化)、更具运动风格的M Sport方向盘以及仪表盘上漂亮的M Sport色缝线。内饰确实更加豪华,但就其布局和驾驶时的实用性而言,是否真的有所进步尚有争议。
1系的多媒体系统与2023款X1的多媒体系统进行了类似的重新设计。全新的曲面显示屏在10.7英寸屏幕上显示仪表,并在10.3英寸中央屏幕上显示多媒体功能。但中控台上iDrive风格的物理菜单控制器和物理暖风控制键都消失了,你几乎只能使用触摸屏。
屏幕右侧边缘显示了一些精选的菜单快捷方式,有助于提高易用性。温度控制按钮会永久显示,您可以将特定功能(例如 ADAS 系统切换)设置为快捷方式,只需向下滑动即可访问。主页上还有顶层快速访问导航,非常实用。
信息娱乐系统也具备互联功能,您可以下载升级程序,或者通过 BMW Digital Premium 订阅使用各种音乐应用程序、新闻服务和视频流,甚至可以下载游戏:没错,您现在可以在 1 系的触摸屏上玩 Uno 游戏了。此外,它还支持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连接。更实用的是,宝马的内置导航非常清晰,并且能够及时显示兴趣点和前方交通状况。
但我们确实怀念宝马的光标控制器,它让我们在从道路上上下看时更容易滚动菜单。
潮湿且不稳定的测试条件并没有阻止我们的120以微弱优势超越宝马对其关键性能的宣传。七速双离合变速箱的啮合方式比通常的变矩器更硬,这不利于车辆在油腻路面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加速性能。不过,当它找到抓地力时,它的速度还是足够快的,0-60英里/小时加速仅需7.3秒。
然而,这款混合动力系统也拥有相当令人信服的高端品质。发动机启动和运转都非常安静,作为典型的三缸发动机,它的转速比同等大小的四缸发动机更平顺。虽然宝马试图通过一些相当通透但不刺耳的模拟发动机声音来增强运动模式下车辆的声浪,但声音的丰富度有限。
总体而言,这款车的操控性能还算不错,偶尔听起来颇具运动感,而且为了满足驾驶乐趣,它还算愿意让人稍微投入一些。然而,这套动力系统在这些方面都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120 M Sport的平顺性和精致度至少同样值得称赞——这反而暴露了其制造商宣称打造了同级别最具吸引力的混合动力掀背车的虚伪。
然而,升级到 M135,其额外的动力显而易见。虽然与上一代相比,其整体动力可能略有下降(略逊于梅赛德斯-AMG A35 和大众高尔夫 R),但你很难察觉到那“缺失”的 6 马力:它仍然能在 4.9 秒内完成 0-62 英里/小时的加速,并且拥有令人愉悦的掀背车般的强劲动力。
发动机声浪中有一些合成的增强,但相当微妙,最终使得这款四缸发动机的声浪比大众集团略显“单调”的EA888发动机更加平顺。可以肯定地说,在轻松驾驶的情况下,它的表现相当出色,既优雅又不突兀。
前轴上的限滑差速器和四轮驱动系统(大部分时间以前轮驱动模式运行,但可以通过后轴传送高达一半的动力)意味着 M135 即使在潮湿的道路上也能提供出色的牵引力。
宝马对 1 系悬架和转向调校的改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明显可见,尽管 - 至少在英国道路上 - 并不是以压倒性或普遍的积极态度呈现。
我们测试的是降低车身、加固的M Sport版120,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Sport版的驾驶体验会更加平顺,也更加平顺。然而,无论是在高速公路巡航速度下,还是在乡村道路上,M Sport版(占据英国大部分销量)在保持车身稳定和操控方面确实有些吃力。
频率选择性减震器的调校使得车辆的车轮行程显得短促,并且在大振幅输入下车身控制显得有些呆板。当悬架被要求进行超出正常挠度水平的工作时,这些减震器会突然抓住车身质量,这有时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无论是回弹还是压缩,感觉就像减震器只是撞到了减震器上。这不可能是宝马想要的效果,响应更快、更渐进的减震器调校会更适合这款车。
操控性适度灵活,但除了弹簧的底层坚固性之外,车辆的动态特性更注重彻底的横向抓地力和可靠的稳定性,而不是方向的敏锐性、转弯姿势的中角可调性或一般的驾驶员参与度。
性能方面,我们只试驾过搭载M动态套件的M135,以及选装了米其林Pilot Sport Cup 2轮胎的版本,所以很难区分动态套件本身和那些“巫术”轮胎带来的性能提升。但至少在配置方面,这款M135感觉就像一辆货真价实的掀背车。
与高尔夫 R 不同,它没有特别灵敏的转向齿条,但响应却相当出色。转弯时,感觉悬架和转向系统的所有挤压都消失了,这意味着你的操控瞬间转化为果断的方向改变。
某种程度上,这种响应让人感觉抓地力无限,但要真正相信前端能够牢牢抓住方向盘需要一些时间,因为传到手上的反馈非常少。转向手感始终无法达到令人满意、均匀的程度。
当你开始驾驶这辆车时,你会发现它比我们记忆中的上一代M135is更有深度。宝马的稳定性控制非常出色,在“运动升级”模式下,即使你关闭动力,M135也会轻微地转向过度。加速时,你会感觉到轻微的旋转。我们怀疑这其中存在一些微妙的扭矩矢量控制,因为这套四轮驱动系统相当简单,只有一个中央离合器组和一个开放式后差速器。
所有这些感觉都像是错失良机,因为高尔夫R和奥迪S3等基于MQB平台的四轮驱动热门掀背车如今在后轴上配备了更先进的扭矩分配器,从而释放了更多油门操控的乐趣。这些车还配备了自适应减震器,而改款后的M135却没有。
和最近推出的几款宝马一样,这辆车的驾乘体验非常僵硬。它比标准的120马力差不了多少,但也差不了多少。高尔夫R的减震器可以调低,带来真正飘逸的高速驾乘体验,而M135却总是感觉非常笨重。另一方面,它不像MQB平台的车型和梅赛德斯-奔驰A35那样,在路面上行驶时会发出撞击声。
宝马显然已经完全放弃了在英国推出价格更便宜的 116i 和 118i 车型,因此被指责在英国秘密将 1 系推向高端市场——尽管从更广泛的行业趋势来看,它只是在随波逐流。
英国售价表上最便宜的1系——运动版——目前售价略高于31,000英镑。这与奥迪同级A3 Sportback 35 TFSI的售价大致相当,低于梅赛德斯A200的售价。
运动版配备17英寸轮毂、LED大灯以及丰富的内饰配置,包括倒车摄像头和BMW Live Cockpit Plus系统。宝马还指出,运动版车型是一款无皮革、纯素的车型,并采用无烟煤色布艺内饰。
M Sport 版售价升至 33,065 英镑。该版本配备 18 英寸轮毂,并融入诸多运动风格的内外装饰元素,包括真皮运动方向盘、加热运动座椅以及 Alcantara/Veganza 面料内饰。更重要的是,M Sport 版车型还配备了 M 自适应悬架系统。
M135 起售价 44,925 英镑,性能设计配置更丰富,比大众高尔夫 R 更高端,但比奥迪 S3 略逊一筹。M 动态套件售价 3000 英镑,但必须搭配 1550 英镑的技术套件(无钥匙进入、自适应大灯和无线充电)。
120 提供各种单一选项以及三个套件,其中包括增加自适应大灯和无线充电器的技术套件,以及增加平视显示器和停车辅助的技术增强套件。
120 和 M135 均提供 M Sport Pro Pack 套件。该套件增加了额外的运动设计配置,以及后扰流板和刹车。
就燃油效率而言,48V 轻混系统提升了我们测试车在市区的实际油耗,但对旅行油耗的提升却不大,表现平平(百公里油耗 45.8 英里,而 A200 为 59.3 英里)。M135 在平缓行驶时的油耗预计在 35 英里/加仑左右,如果充分发挥其性能潜力,油耗会更低。
这辆车的可靠性如何?
在我们对 120 M Sport 进行长期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从未遇到过任何机械故障,数字系统也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简而言之,它非常可靠。
空间和储存对于日常使用和旅行来说有多实用?
如果你有两个小孩,但不再需要携带婴儿车和其他婴儿用品,这辆车可以作为家用车使用。我的后排乘客总是很开心,而且后备箱也足够大,可以放下我每周的购物。
实际燃油效率与制造商声称的相比如何?
宝马称120 M Sport的油耗应该达到41.3mpg。我们实际测试的平均油耗更高,达到了45mpg——而且是在高速公路上频繁驾驶的情况下。令人印象深刻。这当然要归功于全新的48V轻混系统。
主动安全功能的效果如何?
这类系统总是让我很烦,但1系的这些系统比很多近期推出的车型要好得多。我尤其喜欢这个功能:当我正准备开门迎面驶来的车辆时,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闪烁红灯。
它在紧急情况下表现如何?
我的 120 M Sport 选配了 M Sport Pro 套装(2075 英镑),其中包括升级版的 M Sport 刹车——当一只猫从我面前冲过来时,我非常庆幸有这个套装。它们确实能把车子猛地拉起来。
第四代1系并非我们近期测试过的唯一一款感觉更像是权宜之计而非出彩的全新内燃机车。宝马并非唯一一个两面下注、希望老客户不会察觉的品牌——但这种做法无疑会削弱最终的成果。
120 的全新轻混技术运用得相当出色,但其数字座舱技术却略逊一筹。这款车追求更佳的驾驶乐趣的初衷显而易见,但其实际表现却缺乏连贯性和真正的效能。
将英国版车型精简为两种动力系统的决定让事情变得简单,但也意味着与拥有更广泛动力系统的竞争对手相比,1系可能会略逊一筹。话虽如此,两种动力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120,你将拥有一款功能多样的家庭轿车,其驾驶体验在同级别车型中依然保持着较为敏锐的水平,同时又不会因此做出太多妥协。选择M135,你将拥有一款性能卓越的掀背车,尽管它有时可能略显沉稳,反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20 年后,事实依然存在:如果慕尼黑想要成为掀背车司机的默认选择,它必须更加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