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的摩托车圈里有个事儿挺让大家琢磨不透的。
咱们国产摩托车的大品牌钱江QJMOTOR,在马来西亚推出了一款全新的250cc街车,名叫SRK250S,当地售价换算过来,大概是1.67万人民币。
按理说,自家出了新车,咱们国内的车友应该是第一批尝鲜的,可怪就怪在这款车,只在国外卖,国内市场连个信儿都没有。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车友心里就犯嘀咕了:这是什么操作?
难道是好东西都先紧着国外?
还是说咱们国内的市场不配拥有这款车?
大家的好奇心和疑问一下子就上来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把这里面的来龙去脉给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看看这款让海外车友先过上瘾的“追25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车。
你要是熟悉钱江的产品,看到这台车的第一眼,肯定会觉得眼熟。
没错,它的整个外观设计,基本上就是从它的大哥“追600”那里直接搬过来的。
那个非常有辨识度的车头大灯,里面还带着透镜,看起来挺精神的,还有那个油箱的线条,都跟追600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车尾灯呢,又跟自家的入门级跑车赛250用的是同款。
这种做法,在汽车和摩托车行业里其实很常见,咱们管它叫“家族化设计”。
好处很明显,就是能省下一大笔重新设计和开模具的钱,这样一来,车的成本就能降下来,最终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也就能更便宜。
但缺点也同样突出,就是少了点新鲜感,对于追求独一无二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审美疲劳。
不过话说回来,这套外观放在250这个级别的街车里,颜值还是相当能打的,运动感很强,看起来比很多同级别的车要“高级”一些。
光有样子还不行,还得看内在的配置。
这一点上,钱江向来都挺大方的。
这款SRK250S的配置单拉出来,确实挺亮眼。
它的前悬挂用的是倒置式前叉,后悬挂是中间独立的一根减震,并且还可以根据你的体重和习惯进行调节。
这种配置在同级别里绝对算是高标准了。
刹车方面,前后都是盘刹,而且标配了双通道的ABS防抱死系统。
这个ABS可是个关键的安全配置,在紧急刹车的时候能防止车轮抱死,避免侧滑摔车,对于新手和老手来说都非常重要。
再看轮胎,前面是110毫米宽,后面是160毫米宽,用的是正新轮胎。
这个后轮的宽度,在250cc的车上算是非常宽了,一般都是四五百cc的车才用这么宽的胎,这不仅让车看起来更霸气,抓地力也会更好。
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的仪表盘,不是赛250上那个被很多人吐槽的蓝色小屏幕,也不是钱江用了好几年的老款彩色仪表,而是一块全新的彩色大屏,界面设计得很好看,还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虽然暂时只支持安卓系统,但这绝对是个加分项,说明钱江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最后说说动力,这台车的心脏,用的是和国内卖得很好的赛250同款的单缸水冷发动机,排量是249cc。
最大马力有27.5匹,这个数据在250单缸发动机里属于中上游水平。
而且这台车的车重控制得很好,只有148公斤,算是很轻巧的了。
用这个动力去推这么轻的车身,不管是你在城里上下班代步,还是周末去山里跑跑,动力都是完全够用的。
再加上780毫米的坐高,对大部分身高的朋友来说都比较友好,双脚着地没啥压力,骑起来会更有信心。
总的来看,这台车就是一款外观帅气、配置很高、动力够用、细节还有惊喜的入门级运动街车,再加上不到1.7万的价格,如果放在国内,那绝对是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好的一款车,为什么不在国内卖呢?
这背后其实是钱江通盘考虑后的市场策略,并不是说不重视国内消费者。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自家产品“内卷”。
咱们可以看看钱江目前在国内250到350这个排量区间的布局。
已经有主打运动仿赛的赛250和赛350,还有主打双缸运动街车的追350,甚至还有一款使用V型双缸发动机的巡航车也叫追250。
产品线已经非常密集了。
如果这个时候再把这款单缸的运动街车SRK250S引进来,就会出现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想买街车的消费者,可能会在它和双缸的追350之间犹豫不决;而看中这台单缸发动机的消费者,又可能在它和仿赛造型的赛250之间摇摆。
这样一来,新车不仅没能开拓新市场,反而会抢走自家兄弟车型的潜在客户,造成内部消耗。
所以,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与其让产品线变得混乱,不如让每款车的定位都更清晰一些。
在国内,追350就专心做双缸运动街车的市场,赛250就主打入门级仿赛,分工明确。
而这款SRK250S,就可以作为一把尖刀,去开拓海外的新市场。
第二个原因,就是精准地瞄准了东南亚市场的需求。
像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这些国家,摩托车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市场非常巨大。
当地的年轻人特别喜欢这种运动风格的摩托车,但他们的消费水平又决定了250cc这个排量是最受欢迎的,既有驾驶乐趣,价格也负担得起。
过去,这个市场一直被本田、雅马哈这些日本品牌牢牢占据。
咱们的国产品牌想要冲进去分一杯羹,就必须拿出点真本事。
这款SRK250S就是钱江打出的一张王牌。
它用和日本车差不多甚至更低的价格,却提供了远超对手的配置,比如倒置前叉、宽大的后轮、智能仪表盘、标配ABS等等,这些在同价位的日本车上是很难见到的。
这种用更高的配置去打同样价格的策略,就是我们常说的“降维打击”,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
再加上钱江在当地提供了两年不限里程的保修服务,也让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质量和售后更有信心。
所以说,把这款车“特供”给东南亚,是一个非常精准和聪明的商业决策。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些背后的原因,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心态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我们不应该只觉得遗憾或者抱怨,更应该看到这背后反映出的积极变化。
这说明咱们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模仿、打价格战的初级玩家了。
它们开始有了全球化的视野,懂得去研究不同国家市场的具体需求,并且有能力去针对性地开发产品。
这是一种战略上的成熟。
更重要的是,这也证明了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设计、配置还是核心的发动机技术,我们都有了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去和国际大品牌在别人的主场上正面竞争。
当一款挂着中国品牌标志的摩托车,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赢得外国消费者的认可,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这标志着中国的摩托车工业正在从单纯的“引进来”向着更高水平的“走出去”迈进,而且步伐越来越稳健,策略也越来越高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