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能耗翻车,汽车之家易车测试,真实数据曝光

最近,咱们国内的汽车圈里有一件事儿闹得是沸沸扬扬,几乎所有关心国产车的朋友们都在讨论。

这事儿的主角,就是现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头羊——比亚迪。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比亚迪前不久高调宣布,自家的第五代混动技术又升级了,通过人工智能来管理油耗,官方给出的亏电油耗数字低得吓人,只要百公里2.6升。

比亚迪能耗翻车,汽车之家易车测试,真实数据曝光-有驾

这消息一出,简直是平地一声雷,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比很多摩托车都省油了。

紧接着,上百家媒体去试驾,开出来的成绩更夸张,普遍都在2.4升以下,这一下就把比亚迪的技术捧上了神坛。

可就在大家啧啧称奇的时候,国内两家非常有影响力的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和“易车”前后脚发布了它们的实测视频,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它们的测试里,比亚迪的明星车型秦L和海豹06,油耗都跑到了5.6升以上,不仅跟自己宣传的2.6升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在和吉利、奇瑞同级别车型的比拼中还输了。

这下可好,网上瞬间就炸开了锅,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说比亚迪牛皮吹破了,数据造假;也有人说这是友商和媒体在故意“黑”比亚迪。

那么,这中间差了整整3升的油,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是比亚迪真的“翻车”了,还是这里面另有隐情呢?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件事。

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经过理清楚。

比亚迪在八月初宣布的技术升级,核心就是给混动系统装上了一个更聪明的“大脑”,这个AI大脑能根据你开车的路况,提前判断接下来是堵车还是跑高速,然后自动调整发动机和电机怎么配合工作,目的就一个:省油。

官方公布的2.6L/百公里的亏电油耗,是在一个叫做NEDC的标准化测试流程下得出的。

这个流程你可以理解为一场标准化的考试,里面模拟了各种路况,但市区和中低速行驶的比例比较大。

随后,很多媒体老师在厂家组织的试驾活动中,也确实跑出了非常低的油耗,进一步证实了这项技术的省油能力,这都是事实。

比亚迪能耗翻车,汽车之家易车测试,真实数据曝光-有驾

然而,转折点就在8月9号和10号这两天。

先是汽车之家,他们找来了吉利银河A7和比亚迪秦L,两台车都加满油、充满电,然后上高速,用接近120公里的时速一直开,直到油和电都耗光,看谁跑得远、谁的综合油耗低。

结果是,吉利的油耗是百公里5.06升,比亚迪秦L是5.66升。

第二天,易车也搞了类似的测试,拉上了更多车型,包括比亚迪的另一款车海豹06,它和秦L是同一个技术平台的姊妹车。

结果海豹06的综合能耗是百公里5.6升,和秦L几乎一样,而那场测试的第一名是奇瑞的风云A8L。

这两份实打实的测试报告一出来,公众的疑虑就达到了顶点。

说好的“2时代”油耗,怎么一上真刀真枪的对比测试,就变成了“5时代”了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就不能只看数字,得看这些数字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光看他一次考试的成绩,还得看他考的是什么科目,是他的强项还是弱项。

汽车油耗也是一个道理。

汽车之家和易车的测试,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共同点,那就是测试工况主要是“高速巡航”,也就是长时间保持在120公里的时速。

而这个工况,恰恰是所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不擅长、最费油的场景,没有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亚迪能耗翻车,汽车之家易车测试,真实数据曝光-有驾

咱们得简单了解一下插电混动车是怎么工作的。

你可以把一辆插混车想象成一个团队,团队里有两个核心成员:一个是电动机,一个是发动机。

在市区里开车,走走停停,速度不快,这时候主要是电动机在干活,它反应快,起步有力,而且不烧油,非常省。

就算电瓶里的电用得差不多了,发动机也可以启动,但它不是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个“充电宝”一样,在一个最省油、最舒服的转速下发电,再把电供给电动机去驱动车。

这种模式下,发动机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油耗自然就非常低。

比亚迪宣传的2.6升油耗,主要就是得益于在这种中低速工况下的高效表现,而我们绝大多数人日常上下班通勤,百分之八九十的路况都属于这种。

但是,一旦上了高速,把车速提到120公里,情况就完全变了。

这时候,光靠电动机来维持这么高的速度会非常耗电,效率也不高。

所以系统就会让发动机“亲自上阵”,直接连接驱动轴来驱动车轮。

问题就出在这里。

为了在市区省油,插混车通常会搭载一个排量比较小的发动机,比如比亚迪用的就是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让这么一个小心脏,去拖动一辆接近1.7吨重的车,还要以120公里的时速飞奔,它就必须拼尽全力,转速拉得很高,早就偏离了它最省油的那个工作区间。

这就好比一个平时习惯慢跑的人,你非让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他能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吗?

比亚迪能耗翻车,汽车之家易车测试,真实数据曝光-有驾

油耗自然就上去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在亏电状态下跑高速,那块几百斤重的电池包和整套电机系统,就从省油的功臣,变成了纯粹的“累赘”。

发动机不仅要费力地驱动车辆前进,还得额外背着这些沉重的部件,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在120公里时速的亏电工况下,插混车的油耗飙升到5升、6升,甚至比一些调校得好的同级别燃油车还要高,这完全是由它的工作原理决定的,是一个物理现象,而不是某个品牌的技术“翻车”了。

实际上,能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工况下,依然把油耗控制在5.6升左右,这恰恰证明了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国产品牌的混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先进了。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场风波,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

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谁好谁坏”的对决,而是一次关于“在什么场景下更好”的探讨。

比亚迪宣传的2.6升油耗,针对的是广大用户最常见的日常通勤场景,在这个领域,它的节能优势是实实在在的。

而媒体在高速工况下测出的5.6升油耗,也同样是真实的,它反映了插混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客观表现。

我们作为消费者,需要明白的是,没有一款车能在所有工况下都做到完美。

选择哪款车,最终要看你自己的用车需求。

如果你每天穿梭于城市,那么比亚迪的低油耗对你来说就是最大的福音。

如果你是一位常年奔波在高速公路上的“空中飞人”,那么或许你需要更关注车辆在高速下的能耗表现。

这场讨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品牌之间健康而激烈的竞争,无论是比亚迪、吉利还是奇瑞,都在混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这种“神仙打架”,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位普通的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