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卡车被理想i8“撂倒”?三方回应碰撞测试风波

理想i8一头撞上东风乘龙重卡,结果却让很多人傻了眼——8吨商用卡车被碰得四轮悬空、驾驶室解体,整个画面说实话很难不让人捏把汗。

不是说重型卡车都“皮糙肉厚”吗?

居然被一辆乘用SUV顶得失去重心,这到底是真的安全黑科技,还是一场炒作?

乘龙卡车被理想i8“撂倒”?三方回应碰撞测试风波-有驾

争议的火苗几乎瞬间点燃,车圈、网民、专家、同行都炸了。

整个事情发展其实挺戏剧性的。

7月29日,理想i8上市,官方直接拿出与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的正面对撞视频,画面极具冲击力:一辆“家用车”把重型卡车撞得横飞,驾驶室还差点砸到理想自己。

这种场面平时只有好莱坞动作片里能见,真实测出来,一下子让人提心吊胆。

东风柳柳汽见状,直接“点名”理想汽车,指责其未经授权就用且严重歪曲自家卡车的视频,说这属于恶意竞争、严重侵害名誉,甚至可能涉嫌违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网友们一下炸开了锅。

乘龙卡车方面的担心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自家卡车就这么在全国观众面前“倒下”,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产品质量不过关?

舆论风向瞬间偏向谁安,谁实际。

理想汽车不是沉默的人,立刻做出回应。

理想表示,这场实验是基于真实交通对向会车的高危情景,完全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全流程负责,选用的车辆和测试条件,理想全部没插手。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愿赌服输,结果你们别说是我们“摆拍”。

而在业界对此产生质疑的时候,理想高管直接在网络上“开麦”,喊话东风柳汽要不要来一场直播复测。

网友立刻感叹:这妥妥是公开“约架”,让真相全程直播,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这场争议搞得行业风生水起。

有意思的是,涉及双方都各有一套说辞:东风柳汽认为,理想的测试是“自定义条件”,实际道路工况完全不同,而且整个测试缺乏很多关键条件的公开,比如车辆有没有改过装,具体车速多少,场地状态怎么样,都没人说清楚,甚至想问问到底实验能不能还原真实路况。

东风柳汽明里暗里担心这样的测试传播,给市场和车主都带来误解和潜在隐患。

理想则一口咬定,已邀请第三方全程监督。

站在品牌管理和消费者信任的天平上,真真假假,外行人真的看不出里面多少有点“水”。

各方回应之外,汽车检测行业的权威组织——中国汽研也被卷进来了。

投资者致电中国汽研证券部后得到回应,说你们放心,测试过程绝对符合所有国家标准、行业规定,不存在谁是客户就帮谁“作弊”情况。

而测试用的卡车也被确认是全新下线产品,没有“做手脚”,只是来源还得再进一步核实。

虽然这样的说辞很官方,但对此能不能让公众买账,还得时间来检验。

而理想高管喊话直播复测后,第二产品线总裁张骁也接过话筒,公开表态:“可以,想直播就直。”

这种公开对垒的姿态,让网友忍不住调侃,行业热点已经变成大型互撕现场,后续剧情值得期待。

不过现实是,乘龙卡车这边一直没正面回应要不要“来一把”直播复测,也没有关于复测方案、时间地点的进一步消息。

乘龙卡车被理想i8“撂倒”?三方回应碰撞测试风波-有驾

这样模糊的回应,也让事件进入了有点“拉锯战”的阶段。

其实,这事之所以闹大,不纯粹是因为两家企业杠上,更重要的是它指向了公众对汽车安全性的关注焦虑。

现在大家买车追求安全分数,碰撞测试成了买车必看。

可这碰撞测试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贴合实际路况?

正是这次事件将老生常谈又拉进新的焦点。

最近行业里正热议,碰撞测试是否应增加侧面撞击、追尾、侧翻等实用场景权重,而不是一味死磕“正面刚”。

大家纷纷吐槽花里胡哨的测试不如接地气的生活场景有说服力,有车主揶揄道:“咋不测测堵车时追尾、掉头时怼护栏?”

“买来不就是日常开吗,谁天天正面干重卡啊!”

把目光再抬高点,专家其实早就给行业泼过冷水。

照目前全球各大安全标准联盟,譬如C-NCAP、E-NCAP等,根本就没有“乘用车和重卡正面对撞”的标准规定。

国内的工程师也说白了,像理想这种双车对撞实验,说直白点就是车企自主营销的噱头。

你说用50km/h直怼,没人设基准、没权威测评,光靠自说自话,很不容易比较出任何行业意义,也不代表当真有啥“黑科技”。

多半是博个眼球,顺便秀个肌肉。

说回普通用车体验,其实大家最看重的还是日常安全。

如果按照真实道路事故数据统计,致命车祸大多还是横向剐蹭、追尾撞击、侧翻冲出护栏等,这些“路人皆知”的高发事故,却常常在亮眼的发布会视频里被忽略。

或许下回,比起烧钱测“奇观”,更值得有关部门把标准立起来,测试做得更透明,让标准贴近现实。

你看,不知不觉,企业碰撞视频变成了全民焦点。

一段“家用车撞翻重卡”的视频掀起行业轩然大波,各方频繁隔空喊话,网友围观热情空前高涨,到头来其实反映了公众对安全的焦虑、对行业诚意的期待。

车企、第三方、专家各执一词,而东风柳汽和理想的最新较量会不会变成直播实锤,短时间看来还有悬念。

或许正因为没有行业基准、没有真正对等的“较量”标准,这场风波才会迟迟定不下基调。

相关部门会不会借这机会完善标准,行业下回测车方式还会不会这样作秀?

等行业的答案,或许比等下一次“直播对撞”要更难。

说到底,买车的人关注安全是好事,但要的是透明、真实和标准统一。

层层包装的碰撞视频,有时确实更像营销。

故弄玄虚固然吸睛,可没人愿被当“小白鼠”拿来做演示的道具。

业内和市场、专家和消费者之间其实都清楚一点,“别拿安全来营销”这句老话,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底线。

这场“理想撞翻重卡”,终归是个引子,行业的未来还得看数据说话、标准发声——而不是一两次看似疯狂的碰撞。

最近身边朋友聊天,大家都在说“安全第一”,可面对车市热潮下的各种“新实验”,越来越认不清营销和真本事的界限。

你怎么看?

究竟什么样的安全测试最能打动你,是“万里挑一”的极限场景,还是贴着日常生活的实战演练?

或许我们该期待真正透明、有温度的行业自省,也期待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真实守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