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抽空去了趟展车,刚好看到零跑Lafa5,虽然嘴上大家都说贵,但我看下来觉得,卖在十万左右其实也还说得过去。其实我觉得这车能卖到那个价位,还是挺有点性价比的味道的。
你知道我对外观这块的感受吗?我一直觉得电动车最难搞的就是颜值了。零跑这次倒是还挺有心思,尤其是那台电擎黄,亮色拉风得很。我站在车边,特别感觉像一辆钢炮——它的两厢造型说实话挺有劲的。实际体验就感觉零跑是真的开始在出新东西了,别看之前它还是个兄弟车多、样式单调的品牌。像Lafa5这个造型一出来,我就开始琢磨,是不是他们是真的在用心了?
说到配置,就想到对比同档次的几款车型。比如说,我还记得看过一辆价位差不多的POLO,低配。其实它的悬架挺普通的,但作为日常代步,能省心就行。你说那悬架换成运动版,底盘调得更硬些能不舒服?我猜想可能是用料不够、调校不到位在别的品牌也一样,但它毕竟十万内,哪能要求太多?相比之下,Lafa5的高配版本,悬架都换了,还调成了运动风,底盘特调的那种感觉。引擎盖下看,是不是有点像极氪X或者领克Z20?设计上好像就是一车两用,但造型一看就很拉风。
不过我得坦白一句:细节上,确实有点不完美。刚才我翻了下笔记,接缝处的地方,有几处确实不够细腻。做工有待提高。跟我之前试驾的MG4比,觉得质感稍微比它强点。这个价位,能做到的也就这么多了。
我自己买车主要是为了代步,真的不追求舒适度多极致。可这造型啊,太吸睛了。无边框门,全部被熏黑了的轮毂,都是我喜欢的小套路。其实没多少朋友会说这个车不好看吧?尤其是开在人多的路上,回头率高得不行。
(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还得说点内饰。)
一进去,跟我以前开过的某几款车比,Lafa5的内饰还算不错。中控的布局还挺合理,方向盘设计是我喜欢的那种双幅,屏幕跟仪表盘在同一水平线,遮挡少,也方便操作。副驾驶那块,装了个拓展口——可以自己DIY用。你想给它装个支架放手机,平时办公用点纸巾什么的,也都能搞定。细节设计挺实用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觉得它的内饰比同样十万内的MG4要有质感,虽然都是仿皮,但Lafa5用了仿麂皮材质,摸上去挺舒服,也提升了整体档次。我也没多讲究,但看着这样的内饰,感觉比之前看的毛茸茸那种,舒服不少。用料当时我就觉得挺用心的。车机当然也是8295芯片,反应还是快的。交互设计上,整体还算顺手。流畅,娱乐APP用起来还挺方便。但没有实体按键,所有车控都得在屏幕上调,有时候确实有点麻烦。这点我觉得以后能不能加入个物理按键?(你们觉得呢?)
说到空间,二排空间我估算,180cm的我坐进去,腿基本没什么支撑,屁股也不是特别舒服,比起MG4的宽敞差点意思。作为代步车,这点空间够用。后备箱空间呢,我觉得还挺实在的,起码能放两个24寸的行李箱。可能不追求大空间,但足够日常,你懂的。
对了,有个小细节让我觉得挺奇怪:那只放纸巾的盒子.....竟然在扶手箱后面。有点鸡肋吧?我理解本意是节省空间,但这个放纸巾的地方,有点难用,尴尬得很。
(这段先不展开,说点比价)
你们会注意到,同价位的车,实际体验上,零跑Lafa5的质感还不错。比如说,前面提到的MG4,硬塑料多,细节做工也不算精致。Lafa5用料很明显用心一些。虽然它有一些瑕疵,例如接缝不平整,但总体看,还是比同类车强不少。
我还注意到,动力方面。这车我没开,只是交流时听朋友说,百公里耗电大概估算在14度左右(这不一定准啊,纯心感),算是偏理想状态的体感数据。其实如果照着我的理解,混动或纯电的实际补能成本,跟油车比都能算得出来——再算到大概每公里的电费和维护,还是挺便宜的。保值率我猜也是偏中上的,毕竟现在买电动车,电池的耐用度,厂家起码也是在桶牌的平均值附近。
(这段先搁下来,顺便问一句:你们觉得,像这种设计还算有料的国产车,未来还能走多远?)
回头想想,卖10万级别还能做成这样,确实不容易。这车我觉得除了少一些细节打磨,整体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其实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以前国产车总给人便宜、差些的印象?这几年它们变化的速度,的确快了很多。零跑包括蔚来、小鹏,那都是在试错、多探索,早期的瑕疵也逐渐在改善。
也得提醒自己——毕竟这车的体验还不能和合资品牌媲美,细节还在追赶。你们觉得,下一步国产品牌最需要突破的,是那些用料不够细腻的地方?还是在创新的外形设计?我自己猜测,未来的路还挺长,但只要能不断最起码不丢人,我都觉得挺不错。
(这段后续还真挺期待,毕竟看着国产品牌一天比一天有料,我心里会不会多点期待?)
我对零跑Lafa5的感觉还是挺微妙的。它的设计和用料已经让人有点打破想象,虽说还有瑕疵,但作为一辆10万左右的车,能做到这份精致感,真心难得。你们觉得——像它这样,有点模仿高端设计的国产车,能不能成为未来新标杆?或者,终归还是需要时间验证。
到底大家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