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宝马3系330e插混续航87公里背后:工程师删掉了五连杆悬架,在纽博格林北环却快了2.3秒,这笔账怎么算的?
上周在充电站碰到个开老款330e的哥们,聊起冬天续航他直摇头:“标称50公里,开暖风实际跑30多,基本就是个摆设。”我问他知不知道新款做到87公里了,他愣了两秒:“那冬天能剩多少?”我说大概70出头吧。他沉默了会儿,掏出手机开始算自己的通勤距离。
这就是宝马这次在330e上动的第一刀——把纯电续航从50公里拉到87,提升幅度接近75%。听着像是简单加电池的活儿,但实际上整套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都重新设计了:电机、逆变器、变速器全集成在一起,体积缩小三成,重量轻了15%,输出功率反而涨到286马力。
那块电池包用了液冷温控,支持50kW直流快充,半小时能从10%充到80%。商场停车吃顿饭,电就回来了。北方车主最在意的低温掉电问题,这次或许能撑过去——毕竟电池不挨冻,续航才不会像过山车。
但真正让我觉得这代3系没糊弄的,其实是底盘上那个反常识的操作。
后悬架从上代的五连杆,改成了所谓“集成式多连杆”。听着像是减配,实际上是把部分连杆跟副车架整合了,零件数量少了12%,横向刚度反而涨了18%。工程师拿着秒表去纽博格林刷圈,比上代快了2.3秒——这对一台轴距2米8的家用车来说,算是挺不讲理的进步。
过减速带时车身的多余晃动少了,弹跳收得更干净;高速并线时车尾跟得更稳,不会有那种拖泥带水的虚位感。配合新调校的自适应M悬架,阻尼响应速度快了四成,10毫秒就能完成软硬切换。有人实测过弯侧倾减少15%,但舒适模式下对烂路的滤震反而更柔和——这事儿听着矛盾,开过才懂那个平衡点在哪。
减重这事儿也值得说道。整车比上代轻了45公斤,扭转刚度反而提升12%。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做到73%,A柱B柱用的是抗拉强度1500兆帕的热成型钢,车顶和发动机盖换成铝的。这几十公斤体现在油门响应上,就是那种“想走就走”的轻快感。330i百公里加速5.8秒,比上代快0.3秒,日常超车并线时那股劲儿来得更直接。
内饰部分争议不小。物理空调按键全砍了,功能都塞进14.9英寸中控屏里。刚上手确实得适应几天,但常用功能放在了屏幕底部快捷栏,盲操也能摸着。那套iDrive 8.5系统响应速度比上代快3倍,支持OTA升级、5G联网,语音助手能听懂“我有点冷,调高空调但别吹脸”这种复合指令。
燃油版320i和330i全系标配48V轻混,一个集成在变速箱里的皮带启动发电机,配20安时锂电池。滑行时能关发动机,最高支持到160公里时速;起步时额外给11千瓦助力;还能动能回收。实测显示330i城市工况油耗降了0.8升,传统启停系统那种顿挫感也没了——发动机重启几乎无感,空调和音响一直在运行。
静音做得也舍得下本。三层隔音玻璃覆盖前挡和前侧窗,车门密封条厚度加了两成,轮拱内衬用吸音棉加阻尼涂层。实测120公里时速风噪66分贝,比上代低5分贝。插混版的电机高频啸叫也处理过,在eDrive系统外壳加了声学包覆层,优化了齿轮齿形,低速纯电行驶时舱内噪音能压到50分贝以下。
风阻系数从0.26降到0.24,看着只差0.02,背后是主动进气格栅、平整化底盘护板、后视镜导流槽、尾箱鸭尾扰流一堆活儿叠加出来的。120公里匀速巡航时风噪降了3.2分贝,高速稳定性明显上了个台阶。对330e来说,低风阻直接换成了续航——高速工况下纯电能多跑12公里,或许就是“能撑到充电站”和“半路没电尴尬”的分水岭。
后排空间没指望太多,轴距还是2851毫米。但前排座椅背板削薄2.2厘米,后排坐垫角度调了2度,腿部空间实际多出3.5厘米。中央地台凸起降了1.8厘米,三个成年人坐后排脚部不至于太憋屈。新增后排独立空调出风口和Type-C快充口,还能选装电动遮阳帘。
辅助驾驶给的是L2+,包含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变道。打转向灯,系统判断安全后能自己完成变道,但要求手扶方向盘——通过电容感应而非扭矩感应监测注意力。德国A9高速实测连续完成17次变道,成功率百分百。宝马的态度始终是“辅助你,不是替代你”,这点跟某些恨不得让你撒手的品牌思路不太一样。
内饰三成用了可回收材料,门板饰条是再生渔网做的,座椅皮革鞣制过程节水四成,地毯和后备箱衬垫来自回收塑料瓶。这事儿对开车体验没直接影响,但调研显示25到35岁潜在买家里,68%的人会在意这个。宝马大概也是看准了这批人既要驾驶质感,又想显得不那么“油腻”。
数字钥匙Plus功能用了iPhone的U1芯片,走近车辆自动解锁,离开自动上锁,定位精度能到正负10厘米,安全性比蓝牙钥匙高不少。还能分享临时权限给别人,这个倒是方便。
如果你每天通勤卡在30到40公里,对驾驶质感还有点要求,这代3系的插混版大概能解决大部分痛点。至于剩下那部分,或许得等你自己坐进去拧钥匙才知道——毕竟参数只能说个大概,开起来的感觉才是最该信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