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特别魔幻的事儿,合资品牌,尤其是德国那帮老钱,突然开始给电动车装变速箱了。
讲真,我第一次听到这事儿的时候,脑子里就三个字:坏了菜了。
这操作就像给一个正在渡劫飞升的修仙道友,硬塞了一本《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本》,突出一个不务正业和行为艺术。保时捷在搞,奥迪在搞,现在连奔驰都把这套“复古未来主义”的玩意儿下放到了30万的车上,一副不装了,摊牌了,我们就是要整点花里胡哨的架势。
这帮老牌劲旅到底想干嘛?是在憋什么大招反击国产车吗?
要搞明白这事儿,得先回到一个基本问题:车为什么要变速箱?
传统油车离不开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因为发动机本身是个公主病晚期,干活的舒服区间就那么一小段,低了没劲,高了就喘,一辈子都在跟自己的转速较劲,虚得不行。变速箱就是那个贴身老妈子,负责不断地把它抬进抬出那个狭窄的舒适区,生怕它累着。
但电动机不一样,电动机是天生的猛男,是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从0转开始就是巅峰输出,一脚电门下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根本不需要什么保姆伺候。所以绝大多数电动车,从五菱宏光MINI到特斯拉,都是一个固定齿比的减速器走天下,简单,直接,高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单挡够用,为什么这帮德国工程师非要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答案是,他们要给这个电动心脏,配一个机械拐杖。
他们的说法是,为了高速省电。说电机在超高速,比如160、180的时速下,转速太高了,会产生额外的“铁耗”,跟修仙走火入魔一个道理,真气消耗巨大。这时候加个二档,等于给电机开了个“节能模式”,让它不用那么拼命转,续航能多个百分之五到十。
听起来很科学,对吧?奔驰纯电CLA就靠这个吹自己高速能跑多远,好像找到了什么武林秘籍。
你不得不佩服德国工程师的这种偏执,他们能为了那5%的极限场景,雕琢出一朵花来。
但这种雕花,在现实面前就是个笑话。
我作为一个每天在北京五环蠕动的中年人,你跟我聊180公里时速下的能耗优化?你是不是对我的生活有什么误解?我连60公里时速都开不到。这感觉就像一个天天吃外卖的社畜,双十一非要去研究米其林三星后厨的分子料理技术。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对于90%的中国车主来说,他们的用车场景是拥堵的市区,是红绿灯,是堵到让人怀疑人生的早晚高峰。在这种“道诡异仙”一样的路况里,单挡电机的丝滑和瞬时响应,才是真正的神。你那个二档变速箱,在这时候不仅没用,甚至可能因为换挡的顿挫,成为一个负优化。
花三千块买个一年用不上两次的功能?脑子瓦特了?!
这就是为什么国产电车压根不跟这股风。
国产的思路就简单粗暴多了,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降维打击。
德国人的逻辑是:我的电机高速不行,所以我加个变速箱补一补。
国产的逻辑是:你跟我扯什么装备?我直接把人物属性点满了。
小米SU7那个V8s电机,转速直接干到两万七,比亚迪仰望U9更颠,直接上四个电机,总功率干到两千多千瓦,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这哪里是车,这分明是装了四个轮子的压缩毛巾,一遇电就膨胀。
这就像打游戏,对面在研究怎么给自己的小刀淬毒,我们这边直接掏出了歼星舰。你还在纠结你那个金钟罩铁布衫能不能防住高速上的风刃,人家直接用任意门把你连人带车一起传送走了。
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车企发布会比德云社的相声还好笑,至少后者是明着告诉你我在逗你玩儿。
当下的竞争法则,早就不是田忌赛马了,而是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守不是做个好蛋糕,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国产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这套在德国不限速公路上听起来无比性感的2挡变速箱技术,搬到中国市场就水土不服。
更何况,技术迭代太快了。这边还在纠结2挡变速箱,那边800伏平台还没完全普及,1000伏的架构已经在路上了。充电速度的革命,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这些才是能直接改变用户体验的真东西。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挺贴切。
与其花钱去研究怎么给一个元婴期修士配一把好点的飞剑,不如直接想办法让他原地飞升到化神期。这才是中国电车正在干的事情。把钱花在电池上,花在智能座舱上,花在那些用户天天摸、天天看、天天用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有些东西是不讲道理的。
比如奔驰。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是品牌本身带来的玄学光环。买奔驰纯电的人,可能压根不在乎你几档变速箱,他在乎的是开出去别人知道这是个奔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信仰,是不能用性价比来衡量的。
所以,技术路线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高下,不是对错,而是谁能先一步把对手的心态搞崩。
合资品牌拿出2挡变速箱,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我依然懂机械,我依然是技术大师”的表演。而国产车的疯狂堆料,则是一种宣言,一种“规则变了,大人,时代变了”的极限施压。
谁先把餐厅炸了,谁就赢了。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