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能不能统一下产品命名,一会海豹05一会海豹06的分得让人无语,单单拿海豹举例,消费者已不把最初那个高价海豹当回事

说起比亚迪这命名,我真是有点头大。海豹05、海豹06、海豹07,听得都快绕晕了。前阵子跟我朋友李磊聊车,他说:老哥,现在比亚迪海豹到底是哪个?我都搞不清新旧款了。他说这话时,还顺手摆出了一脸无奈。说实话,我理解他,这命名策略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比研究芯片还费劲。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最早的那个海豹确实对标Model 3,售价一度冲到20多万,挂着比亚迪的高端电动车标签。那会儿大家都觉得海豹是个狠角色,至少比多年前的秦、唐啥的看起来更有质感、更科技感。可现在呢,新海豹开始往下塞产品线,05、06、07,各种数字混着DMi和EV版本,价格区间从10万到20万,真是乱成一锅粥。

比亚迪能不能统一下产品命名,一会海豹05一会海豹06的分得让人无语,单单拿海豹举例,消费者已不把最初那个高价海豹当回事-有驾

你要说比亚迪这想法,我估计是想扩大海豹这个品牌认知,把海豹当成一个系列名,像奔驰C级里有不同排量、配置的意思一样。供应链那块,我猜他们其实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复杂度,把几个不同级别的产品放进一套品牌里。反正研发团队都共用一个平台,外观做点小调整,电池容量和电机参数换一换,组装线也差不多,于是乎命名系统就跟着来了一个随意拼贴。

但这事儿又有点危险。刚才在修理店碰到老张,他是修电动车老手,跟我啰嗦了半天:这新海豹05和06没带点区别,但这客户自己到店里问,还是一脸懵,分不清是不是换了新一代电控系统。他的意思说,这种命名模糊,怕客户都得第三方了解才能买对自己想要的版本。我说,你这工作量还真是被他们间接增加了不少。

对比一下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名称简直简单霸气,一个字母一个数字,车主提着就明白了啥区别。蔚来则直接靠系列名和续航里程搞事情,用户心里有数。比亚迪这海豹命名,实操上真不如别人一目了然。

比亚迪能不能统一下产品命名,一会海豹05一会海豹06的分得让人无语,单单拿海豹举例,消费者已不把最初那个高价海豹当回事-有驾

我自己穿插个小插曲吧,上个月参加一个车友聚会,谈到比亚迪海豹,一哥们诚恳地跟我说:我想买海豹,结果一问,店里各种海豹款一说价格,一头雾水。我干脆放弃了,还是买了别的牌子,起码名字清楚。我当时也挺诧异,原来命名乱七八糟能直接影响销售——这事儿我之前觉得没那么严重,但现在看到这反应,感觉确实不能忽视。

不过话又说回来,比亚迪扩展产品线,名字分得细也有好处。比如你预算10万出头,可以直接锁定某款海豹05 EV,而不必被旗舰版海豹的价格吓跑。估算下,10万级别电动车的智能化配置大概率不及20万级别海豹旗舰,但日常通勤没啥差别。这样用海豹打品牌牌子,是不是变相让更多车主认可比亚迪新能源?答案可能部分肯定。但这种差别是不是能让用户第一眼就get到,我心里其实挺打鼓的。

我再补充点研发方面的感受。比亚迪一套研发体系做多个产品,内部就像一家大工厂流水线,一次搞定多款车,连供应链都融合入这一整套。这本身没错,补贴了成本,也提升了交付速度,就像做披萨的店铺,底料一样,面饼大小厚薄加点不同的配料翻个新花样卖,成本低还能拉宽客群。但做披萨顾客也很讲究,哪个披萨是辣味的,哪个是芝士多,菜单得清楚标明。海豹这命名,菜单却好像刚刚抄了半本菜谱,没个章法。

比亚迪能不能统一下产品命名,一会海豹05一会海豹06的分得让人无语,单单拿海豹举例,消费者已不把最初那个高价海豹当回事-有驾

说白了,我觉得这是比亚迪对外沟通上的短板,不经意间给消费者制造了一大堆认知障碍。营销部门可能觉得只是名字,反正系统化海豹系列是好事,没多想消费者的感受。但消费者买车不是买手机壳,参数和名字很重要,尤其对半路出家纯电车用户,哪个海豹才是对的,这点不一清二楚,找谁怨去?

顺带猜测一条,没细想过,但感觉比亚迪内部也许对命名有点矛盾,既想继承海豹的高端形象,又要下沉价格抢市场,最后只能做这种含糊处理——既展示技术差异,又不和自己抢饭碗。这不是理想策略,但实际供应链和研发规律逼他们往这里走。

比亚迪能不能统一下产品命名,一会海豹05一会海豹06的分得让人无语,单单拿海豹举例,消费者已不把最初那个高价海豹当回事-有驾

对了,你们觉得,这样的命名混乱,车主以后换车、保值是不是也要麻烦得多?我算了算,海豹05和海豹06相近价位的保值率可能出入10%,可口碑和卖点识别的区别,价格却差不多,这对二手车市场来说是劫难还是机遇?挺有意思。

海豹系列还把DMi(插混)和EV放不同型号,这本来方便细分市场。但做成这样,消费者拿捏半天。就前几天,销售小刘跟我吐槽,客户咨询多半不是产品问题,是能不能识别并认清海豹到底哪个代表啥,弄得我们得花更多时间讲解。这就成了额外人力成本。

最后说个小感慨,后来我想想,也许比亚迪那边对命名控制力度没那么死,说不定还怕死硬统一命名让部分厂商内部研发对立。毕竟研发流程就跟做一碗热干面,咸淡辣度都有人说不一样,拉条面,递来几个料料,哪一碗算最正宗?这是个玄学。相信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段先按下不表。

比亚迪能不能统一下产品命名,一会海豹05一会海豹06的分得让人无语,单单拿海豹举例,消费者已不把最初那个高价海豹当回事-有驾

问你,换你是消费者,面对一堆数字05、06,电机类型还夹杂着DMi和EV标识,憋说能网上查,光听名字你到底选哪个?这些名字到底帮不帮助你买车?我自己有点糊涂,还得带着问题去找销售解释,好麻烦。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