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当初靠 “奶爸车” 温馨人设圈粉的理想汽车,如今竟成了 “素质差” 的代名词。从“100 个车位停两辆理想(入口一辆、出口一辆)”的扎心段子,到“路口两车同时跨实线违章”的离谱视频,再到“服务区充电占双车位还甩充电枪”的迷惑操作 —— 最近两个月,理想车主的 “不文明行为合集” 在抖音、微博爆火,播放量直逼 20 亿,比新车发布会还热闹。
先看 “显眼包” 们的离谱操作:车技和车价成反比?
打开短视频,理想车主的 “名场面” 能把人看愣:
停车界 “卧龙凤雏”:地库里,一辆理想跨线占俩车位;镜头一转,对面居然也停着一辆歪歪扭扭的理想,像约好的 “对称美学”;服务区更绝,两边充电位各占一辆,仿佛在比谁更 “摆烂”。网友吐槽:“这哪是停车,分明是在炫‘我家车位多’。”

马路上的 “野路子”:路口跨实线右转、硬挤非机动车道、逆行被大货车顶回来乖乖倒车…… 最戏剧的是,两辆理想在路口同时违章,差点 “亲嘴”—— 这概率,比中彩票还魔幻,仿佛在演 “谁更不守规矩” 的荒诞剧。

充电区的 “迷惑行为”:拔别人的充电枪、甩枪时笑得像孩子(但行为像 “熊孩子”),甚至把充电枪扔草丛里 —— 这哪是开几十万车的中产,分明是 “巨婴式车主” 现场教学。

为啥偏偏是理想被 “集火”?三个扎心原因
理想十年卖了 136 万辆车,路上、地库随处可见。基数大了,不文明行为的曝光率自然飙升—— 就像班里人多,调皮鬼更容易被老师抓。换成小众品牌,就算有车主乱停,也掀不起这么大波澜。何况理想车主画像本是 “中产奶爸”,这种 “反差感” 更让网友炸锅:“说好的‘家庭顶梁柱’,咋连车位都停不明白?”
2025 年新能源卷到飞起,理想 i8 和乐道 L90 正面刚,加上之前 “理想 MEGA 碰撞测试” 的争议,舆论战早就暗流涌动。个别车主的丑态被剪辑成 “合集”,模糊车牌但留车型,传播手法专业得像 “定向爆破”—— 很难不让人联想:这是不是竞品在 “借刀杀人”?毕竟,抹黑车主素质,比质疑技术更扎心。
理想官方画的是 “多孩家庭、精英中产”,但现实里,27% 车主是跟风明星,19% 为了商务撑场面,还有人因为车大、“冰箱彩电大沙发” 买它,却压根没练车技。更扎心的是,部分车主飘了:“开几十万的车,就得享受特权”“车大,压线怎么了?”—— 这种 “迷之优越感”,直接把 “家庭友好” 人设摔得稀碎。
群体标签背后:别让 “少数人” 坑了 “大多数”
骂理想车主的人里,有真被堵过的受害者,也有跟风玩梗的;辩护的人里,有守规矩的正经车主,也有品牌粉。但核心矛盾逃不开这两点:
没人否认 “每个品牌都有乱停车的”,但理想的负面视频密度太夸张—— 就像商场洗手间连续三个隔间没厕纸,你会忍不住怀疑 “管理有问题”。算法又专挑 “愤怒情绪” 推,看一个糟心视频,系统就塞十个同类,慢慢把 “个别现象” 烙成 “群体标签”。
理想官方回应像 “隔靴搔痒”,除了发声明,没干过正事儿:公开各品牌违章数据对比?没有。联动车主搞 “文明打卡”?没影。 反观车主,有人委屈 “我守规矩,却被骂成一路人”,有人反思 “车大不是借口,自动泊车不用白不用”。
更讽刺的是,买理想的人里,不少是看重 “家庭形象” 的中产,结果现在开出去都得躲着走 —— 就因为少数 “显眼包”,把品牌口碑拖下了水。
最后说句大实话:车价≠素质,规矩才是体面
骂理想车主 “全员素质差”,不公平;假装看不见大量违章视频,也自欺欺人。真正该想的是:
对品牌:别光忙着删差评,主动晒数据、搞文明倡议,把危机变成 “立规矩” 的契机;
对车主:车再贵,也贵不过路权和安全 —— 你乱停的样子,比车标更显眼;
对看客:别跟风贴标签,毕竟 136 万车主里,守规矩的是大多数;但也别惯着 “显眼包”,该批评就批评。
公路不是秀场,车位不是玩具盒。不管开啥车,守规矩才是真体面—— 这道理,比 “冰箱彩电大沙发” 更该刻进心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