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说,预售时就流传的30万以内腾势N8L能卖爆的话题,直到它29.98万的起售价正式出炉,也算符合预期。
但问题是,这个价格是不是意味着它真的具备市场竞争力?——从配置到外观,腾势N8L的卖点挺多的。比如说,它标配的易三方动力系统我猜大概是指腾势融合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三元锂和铁磷电池方案——反正就是各种动力在一台车里混搭,也算是卖点。不过我一直在琢磨,它的云撵A和天神之眼B到底是啥?不过这两个名词这个行业都用得挺多,我会猜这是它的互联互通和智能辅助之类的。
说到转向,后轮独立转向,的确逆天。有人跟我抱怨过:转弯半径比小型车还小,出门都像绕着毛毛虫打转。你说这是不是福?也有人私下说,这样的技术如果能在实际操控中体现,那真是技术+实用的结合。
配置方面也是,凡是你能想到的:大屏幕、高清音响,甚至还配备了能说会道的冰箱和大沙发。这让我想到,现代车厂就像是用家电包装车。路上有人调侃:开个车,像个移动的客厅。花30万,或许就要多点真材实料。
但是,也不能只盯着优点看。静下心来琢磨,它的硬件短板还是挺明显的。
第一点,内饰质感。比起腾势N9(我的理解,它是个更高级别的车型),N8L明显差一截。你想象一下,用料不足,做工马马虎虎,30万的车,居然还在座椅上用仿皮!真皮?都还得附加费。我之前还翻了翻笔记,有朋友说:用料和做工像个‘次优’的老货车。这个差距,Obvious。
第二点,细节处理。有个朋友修车时曾搪瓷把方向盘按键的质感说得很直白:就像马路边摊买的塑料玩具。廉价、没有质感——这点让我有点惊讶。车内的喇叭,金属罩只有两个,其他都用织物包裹,感觉像是节约成本的硬撮。
第三点,比亚迪的钢琴烤漆依然存在。这个我还真不明白,难不成厂家觉得只要看得过去,划不划都无所谓?我估计这个烤漆容易脏,也容易刮花,日子久了估计看着就烦。
第四点,第二排座椅。这次我突然想到,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相册,里面有一张N8L的车内照。坐在第二排,腿部空间确实有限,除了有台阶之外,座椅也不宽,坐起来就像小板凳。这是我对30万SUV的基本期待吗?我觉得没达到。
第五点,空悬。有人说这个系统好用但不耐操。一位N9车主告诉我,他的车上空悬连坏了两次,花钱维修还费时间。质量稳定,至少不能是成本控制的牺牲品。毕竟花了三十万买个车,追求的还不仅仅是颜值。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些缺点是不是太多了?你说不出来,心里其实有点苦恼。毕竟,作为一款能卖爆的车,为什么它还存在这些基础性问题?难道是研发没跟上节奏?还是供应链出了问题?我一直觉得,供应链就是个好比做饭的厨师,厨师的水平决定了菜的质量。如果采购的材料不达标,最后还是自己打自己脸。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车,比如广汽传祺的GS8或者吉普的指南者,腾势N8L确实要在一些方面抄抄别人的成就——油耗、车内隔音、用料。可我估计它的走量得靠价格奔跑,否则还能靠什么?毕竟,它的市场定位不是豪华,也不用驾驶乐趣来吸引人。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这点:在这个看脸+配置的年代,最苦的还是用料和品质。我曾听一位修理工笑着说:大多车子内部油漆一层,花点钱就能做得像金刚石一样坚硬,但其实都是‘皮毛’。这就让我开始怀疑:我们真正买的,是它的外在还是它的灵魂?——这是不是个偏题?
再说个趣事,前段时间我问了一下销售,为什么这些缺点不太被强调。她笑着说:这年头,谁还在意这些细节?30万以下的热卖款,最重要的还是价格政策和头牌配置。其实我心里清楚,很多人买车,第一看面子和哄骗的话术。
说句题外话。有一个朋友看汽车评测,直接问我:这车会不会很费油?其实我觉得油耗还算可以,假设百公里6.8L,简单心算,油钱每公里0.5元左右,但这还只是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也有朋友抱怨:买车就是看十年保值率。这事儿,我没细想过——大部分2020年买车的朋友,现在估计大概能用加油的钱买个二手车吧。
市场战斗力还得看它能不能坚持,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毕竟,车子不只是买来玩的,更是日常搬砖的工具。而我好奇的是,到底能用多久?它的耐用度是否还是个未知数?——这点,留个悬念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腾势N8L的确有潜力,如果它在用料和细节上再下一城,自然能赢得更多人的认可。你觉得,30万这个价位的真心到底在哪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