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10单挑奥迪A6L?50度陡坡一决高下!凯迪拉克竟成了观众

这么跟你说吧,把一台后驱的凯迪拉克CT5,一台四驱的奥迪A6L,还有一台咱们自家的领克10 EM-P,三辆车往一个坡度快赶上墙壁的50度“保罗坡”下面一放,这画面本身就比说相声带劲。

结局更是自带包袱:奥迪大哥上去了,领克这小子也上去了,就剩凯迪拉克在底下,轮胎挠得直冒烟,愣是成了“坡底群众”。

这事儿要搁以前,大家伙儿估计得说,看吧,还得是德系老炮的机械四驱稳。

奥迪的quattro系统,那可是从拉力赛场上泥潭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传奇,像块老姜,越嚼越辣。

它爬坡,靠的是托森差速器那些精密齿轮的咬合,是一种硬邦邦的、纯粹的机械暴力美学,动力分配那叫一个扎实,听着发动机的嘶吼声,你就知道这事儿稳了。

可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领克10 EM-P这“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小子,居然也上去了,而且姿态看着比老大哥还从容几分。

领克10单挑奥迪A6L?50度陡坡一决高下!凯迪拉克竟成了观众-有驾

这就好比武林大会,一个是用了一辈子降龙十八掌的成名高手,一个是刚出道玩电磁炮的少年,结果俩人打了个平手,你说观众不得炸锅?

咱们就得掰扯掰扯,领克这小子到底耍了什么“奇迹”?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车也一样。

凯迪拉克CT5的失败,其实一点不冤。

后驱车,天生就是把劲儿往后轮使,平地上漂移、烧胎那是它的高光时刻,可一到了这种抓地力是稀缺资源的大陡坡,车头一翘,重心全压在后面,前轮成了摆设,后轮就算使出吃奶的劲也白搭,物理定律在这儿给它上了一课。

那么,领克10的核心科技在哪?

答案是那套eAWD智电四驱。

奥迪的quattro反应再快,那也是机械传动,有个过程。

领克10单挑奥迪A6L?50度陡坡一决高下!凯迪拉克竟成了观众-有驾

领克的这套玩意儿,压根就是个电子脑。

前后轴各一个电机,中间没有那根傻大黑粗的传动轴,靠的是电信号。

官方说电机介入时间是10毫秒,这是什么概念?

你眨一下眼的时间,这套系统都够反应个几十次了。

当前轮刚有打滑的苗头,后轮的P4异步电机瞬间就接管了比赛,扭矩说来就来,根本不给你任何思考人生的机会。

而且它那个前后50:50的扭矩分配,也不是个死数。

它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家,根据路况实时调整前后轮的“出力”,哪边需要抓地力就往哪边送,确保四个轮子都牢牢扒住地面,稳得像焊在坡上一样。

这就跟打游戏开挂似的,别人的操作还得靠手速,它直接用脚本了,这怎么输?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还没呢。

领克10单挑奥迪A6L?50度陡坡一决高下!凯迪拉克竟成了观众-有驾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那个叫EM-P智能电混的动力总成。

一个1.5T的发动机,加上三个电机(P1+P3+P4),听着就够唬人了。

它们凑一块儿,能爆发出最大390kW的功率和755牛·米的扭矩。

很多人对这个数据没概念,这么说吧,这差不多是一台V8发动机的水平了。

所以,当它爬那个50度的陡坡时,根本不是在挣扎,而是在闲庭信步。

5.1秒的百公里加速,不过是这套暴力机器的常规操作罢了。

当然,肯定会有人抬杠:电动爹的东西,没电了不就歇菜了?

领克这套混动狡猾就狡猾在这儿,它的亏电油耗能做到百公里4.2升。

也就是说,就算你不充电,把它当油车开,它也比大部分家轿省油。

既给了你电车的性能和安静,又没忘了给你省下加油钱,这算盘打得噼啪响。

说到底,这场“保罗坡”之战,表面看是三台车的较量,里子却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奥迪A6L代表的是燃油时代机械四驱的巅峰,可靠、经典,但它的荣光也停留在了那个时代。

而领克10 EM-P,则用一种更聪明、更高效的电混四驱告诉所有人:时代变了,朋友。

我们不再需要完全依赖那些复杂的齿轮和传动轴,用代码和电流,同样能实现,甚至超越过去的全域掌控力。

凯迪拉克CT5的尴尬处境,恰恰放大了这种时代的割裂感。

它没错,只是固守着后驱的浪漫,却没跟上新能源四驱这班快车。

所以,与其说是领克赢了奥迪,不如说是“电”的思维方式,给了“油”的传统逻辑一次响亮的冲击。

你觉得呢?

未来是属于那些齿轮的轰鸣,还是电流的静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