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 9MWh 储能系统在德国展会的亮相,揭开锂电池巨头进军系统集成的序幕,全球最大储能集成商阳光电源正面临生死考验。
2025 年一季度,宁德(19GWh 阿联酋)、比亚迪(12.5GWh 沙特)狂揽中东大单,而阳光电源同期仅获日本 500MWh 订单。电芯占储能成本 50% 以上,宁德、比亚迪自产电芯的垂直整合模式使其报价低于阳光电源 20%-30%,形成 “自杀式” 价格优势。曾为核心供应商的宁德时代,如今以 26.84% 的低毛利率直接竞争,挤压依赖外购电芯的阳光电源生存空间,中企海外订单中电芯厂商占据 80% 份额。
二、技术派的全球突围困境
阳光电源凭自研变流器(PCS)和电网解决方案,在欧洲以 40.29% 毛利率实现技术溢价,2024 年海外收入占比 46.6%。但中东客户重短期成本,常指定宁德电芯,迫使阳光电源为竞品做集成,暴露供应链短板。欧洲市场因特斯拉本土化生产和美国 “对等关税” 冲击,技术溢价缩水,特斯拉 2024 年重夺全球装机第一,阳光电源或损失 4-5GWh 出货量。
三、商业模式终极对决
行业呈现 “垂直整合派”(宁德、比亚迪)与 “专业集成派”(阳光电源)的分野:前者通过 “电芯 + 系统” 捆绑垄断市场,2024 年全球集成商 CR5 达 45%;后者退守技术壁垒高的细分领域,如工商业储能五大方案,在欧洲维持 20% 市占率,依赖 20 年逆变器技术积累的电网兼容性优势。
四、价值驱动时代的破局逻辑
储能行业从 “政策驱动” 转向 “价值竞争”,阳光电源 AI 储能系统在德国提效 15%,展现 “隐形价值” 优势。其破局关键在于轻资产模式 —— 通过参股电芯企业、联合实验室平衡技术与成本,而非自建电池厂。当产业链上游向下游渗透成趋势,行业终局取决于长期价值创造:宁德能否将成本优势转化为系统能力?阳光电源能否以技术差异化突围?这场 “三国杀” 本质是中国新能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关键缩影,定义未来规则的企业,必将是能为客户提供不可替代价值的 “价值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