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9X Hyper版提车要等半年,这事听得我有点震惊。买一辆新车,很多人都是冲着大牌定位、颜值或品牌故事去的。可现在呢,等车时间变成了攀岩比赛,一等就是六七个月。有朋友圈的朋友晒出购车排队截图,别说确切时间,就那排队数字,估算大概排在第300+,估计还要再等。这也没啥稀奇——全年订单爆炸,工厂产能跟不上,供应链卡得死死的。偏偏,极氪自己宣传得热火朝天,活像要让这款车成为年度爆款。车也不是用来收藏的嘛,用车的人多半还是要开。
有人干脆把提车这事变成了炒作。我还原看了一圈帖子,就看到有人挂着车,就差把车牌写个出租贴,日租价码字体都光亮亮的——八千块一天,人家跟租房差不多,扔一扔就算赚。8千看起来离我工资太远,我都怀疑自己要不要组个车队专门收租。题外话,真有点羡慕,八千块按我理解不算少,但能靠挂车一天赚八千,我估算一月能翻倍我一个半月工资了(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发笑,问自己:我投不投机?毕竟,这市场火的有点过头。
这种情况其实暴露了市场的一些水分。我记得接触到的中层销售一句话,现在订单都像火山一样,喷发得快,冷却得也快。可惜,产能跟不上。国内工厂三班倒,远比想象得忙得多。出口也排队排到飞起。欧洲、中东那些地区都喊饿,车变硬通货,像个金条,大家都想买。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手机里存的笔记,有个粗略的数字:极氪9X Hyper的订单压力,如果按照每辆车制造成本16万算(假设),每台车能赚个2-3万的利润。这个利润空间,放在中端车市场挺诱人。唯一的难处,就是供应链的卡壳。你说,车子真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齐,不能短斤少两。
但我也想问——你觉得,有没有人真的会买一辆车,只为了炒它?我觉得,某些人还真会。毕竟,这些用户一方面享受高端身份感;另一方面,也在炒作中找到了所谓的获利感。我认识一个做二手车调剂的兄弟,他说,很多人把新车挂牌出手,赚个几万堵个车位,然后又随手买回便宜货。这让我怀疑:市场是不是变成了一个大期货市场?泡沫越来越大。
我也想知道,汽车行业这些不正常的火热状态,未来会不会有个爆破点?就像泡沫一样,越撑越大,总有一天会泄。从宏观角度讲,泡沫一旦破裂,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冲击,有点像那天朋友圈说的:上次经济泡沫炸裂,几家店都倒闭了。难不成,这次会变得更严重?我不敢肯定。
车不是用来存、用来炒的。用车的人,还是希望能开得舒服、开得心安。自从知道产能短缺,我就开始懷疑,一旦大家都沉迷短期获利,那车辆的本质就变了。我们会不会哪天变成炒货人群,车变成了理财工具,反而忘了它是用来开、用来载人的?
市场再火热,还是有人会错过,或者会被戏弄的。你们觉得,目前这种火爆到底还能持续多久?我十年前买车,买得少,但记得当年贬值快得飞起,现在看来,似乎变成了投资品。这是不是怪我眼界太窄?其实我猜测(不确定哈),这个泡沫也许会像某些游戏币一样,涨得快,跌得也快。
有时候我真想,别让这些车变成数字游戏中的期货,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存或炒的吧。市场越热,也许越要谨慎一点。否则,泡沫一破,不知道会给谁带来麻烦。
车到底还是车,开车的人还是我。你们觉得,这个市场还能火多久?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出订单截图,我总觉得,一切还挺浮躁的。下一次行情变化来了,你会不会立刻试试挂车出租的招数?我还真想试试——只是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变成用车跑路的悲剧。这个小细节,值得深思。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