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说星途ET7正式改名星纪元ET,其实挺有意思的。你说它为什么要改名?我估计一方面,是为了把产品序列梳理得更清楚点。你看,星途以前叫星纪元系列,现在直接用ET7这个名字,不仅凸显了车型定位,还让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在EV路线上的旗舰款。
其实从行业角度来看,车型改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品牌的一次重新塑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告诉市场:嘿,我还是新车,也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新的技术、新的配置。特别是这次的改款,外观上也做了改变,变得更像理想L系列那种贯穿式大灯 + 横向条纹风格,视觉冲击力增强了不少。
说实话,我挺喜欢他们在前脸上的创新——那U型贯穿大灯,底部的镀铬饰条,顺带还增加了几条横向装饰线,让整车看起来更精致年轻。这和市面上一些老油条的中大型SUV那种稳重但老气的风格差开了。
别看外观变化大——细看细节,变化其实有限。尺寸大致没变,车长多了点,达到4988mm,可能是为了放行李架?标配激光雷达,配备地平线HSD,配置上明显走科技路线,搞到人都在怀疑:会不会让价格水涨船高?
这让我想到,配置这么丰富,价格还能维持在20万左右吗?这有点理想主义了。实际操作中,像他们之前的低配不入场,海外市场走量策略,可能会有点折衷。反正,我也猜,低配版本国内根本看不到,大部分都留给海外市场。
探索一下动力,总结一句——没变,还是230kW后驱,四驱123+230kW组合,电池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续航多在182-203公里区间。还有增程版,搭载1.5T增程器,输出功率115kW,电池是磷酸铁锂,容量39.82度。你问我,续航能不能突破300公里?我猜,没细想过,可能得加大电池容量,或者用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才行。
对比市场上的同级别SUV,比如智界R7?我觉得,星途这次的策略,是想把高端放到20万区间,给中高端客户一个选择。而且,他们还想靠激光雷达、地平线HSD确保技术领先,但你得想想——未来竞争真的这么容易就像拉个技术牌就能秒杀吗?我倒觉得,技术再漂亮,还得看实际操控和体验。
这里还顺便跑题一下,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好像有人说,奇瑞的设计师应该换一换。真是的,最近形象不太好,外观又改丑了?我倒觉得,整车线条的协调性才重要。五米长的车,身高1米7,不至于也不能再驱动下好看的想法。
而且,关于续航,我觉得目前还不够,不能只满足182-203公里就停止。市场上不少竞争对手都在冲300公里,为什么要让消费者觉得还需要买两辆车才能解决出行问题?我们都知道,纯电续航不上300,就不叫成熟,挺折腾的。
至于增程电池,很多人在说,要不要扩大到300公里?我猜,这是个大趋势。否则,车主用下来还是得闹心——到站了还得充电,何况大部分人惯早上拎包上车,出门档次还得轻松点。
不过这里也得吐槽一下:目前奇瑞那些养猪式的策略,似乎大家都看出来了,想靠改名字、换外观来救场,真不太靠谱。销量能不能涨,是个大问题。有些朋友说,星途陷入了卖不好就改名的死循环。你觉得呢?其实我觉得,改名只是一时的甩锅,真正能让销量上升的,是配置和体验的提升。
不禁让我想:这次改名,能让它重新火起来吗?我估计,还得看后续的市场反馈。要不是厂家在最后关头把激光雷达硬撑进去,也许他们早就放弃这部分了吧。毕竟,技术的硬实力,才是最硬的说服力。
那我们也要问问自己:用心设计的车,真能为用户带来惊喜?还是说,这只是一场改名运动打水漂?市场这么卷,消费者也变得挑剔了许多。
你说,如果未来他们能把续航再拉上300公里,那是不是就差不多能站稳脚跟了?估计是个很难达成的目标,但绝对是个值得努力的方向。否则,光靠外观和技术装饰,还真不够盖房子——需要实实在在的体验和价格。
这就像,开车上路,最关心的还是是否宁静、顺畅、心安。如果能在这些方面再努力点,星途可能还能有一条潜在出路。
好吧,这就是我对这次明星产品的随想。其实我一直挺纳闷:你觉得,除了价格和技术,用户还在意什么?我猜,或许是那份用车的心情。对面那大哥跟我说:搞得好点,也就安心多了。你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