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必备的车品正在消失!这5样已跌下神坛,你车上还剩几个?

对于很多有车一族来说,新车到手的那段日子,总免不了一番折腾。

从里到外,从看得见到摸得着的,都想按照自己的心意来一番“精装修”,仿佛要把爱车打造成一个专属的移动空间。

于是,各种号称能提升用车体验、彰显个性的汽车用品便纷纷被加入购物车。

曾经必备的车品正在消失!这5样已跌下神坛,你车上还剩几个?-有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用车经验的积累,许多人回头审视自己的车内空间时,会惊讶地发现,当初那些被奉为“神器”的宝贝,如今大多都静静地躺在后备箱的角落里积灰,甚至有些早就被挂上了二手平台。

这种从“真香”到“闲置”的转变,并非个例,它背后反映的是我们用车需求和汽车技术发展的深刻变化。

曾经有一段时间,车载空气净化器几乎是新车主的标配。

那几年,大家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PM2.5成了日常谈论的高频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能够显示空气质量数值、宣称能过滤绝大多数有害颗粒物的车载净化器,无疑给了车主们巨大的心理安慰。

很多人上车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净化器,看着屏幕上的指数从代表“污染”的红色或橙色,慢慢变为代表“优良”的绿色,那种科技带来的安全感是实实在在的。

它不仅是一个电器,更像是一个能让人在密闭车厢内安心呼吸的“护身符”。

然而,风水轮流转,如今你再去逛汽车市场,会发现已经很少有销售会把外置净化器作为主要卖点来推荐了。

原因很简单,汽车本身进化了。

曾经必备的车品正在消失!这5样已跌下神坛,你车上还剩几个?-有驾

现在的新车,尤其是我们国内的汽车品牌,在健康座舱方面下了大功夫。

CN95甚至更高级别的空调滤芯已经相当普及,这种级别的滤芯本身就具备了高效过滤颗粒物的能力,其性能标准甚至超过了市面上不少后装的净化器。

更进一步,许多车型还集成了主动式的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内外空气状况,自动切换循环模式,并配合负离子发生器等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了车内空气的清新。

当汽车原厂就自带一套功能强大、不占空间、无缝集成的空气净化系统时,那个需要占用杯架、连接点烟器、还会产生额外噪音的小盒子,自然就显得多余了。

它的“失宠”,恰恰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更加注重用户健康的最好证明。

与净化器类似,非原厂的车载冰箱也经历了一场从“诗与远方”的美好幻想,到“累赘无用”的现实骨感的跌落。

自驾游的浪潮催生了人们对“在路上实现冷饮自由”的向往。

想象一下,在炎炎夏日,驱车数百公里抵达一片美丽的风景区,从后备箱拿出一瓶冰镇可乐或一块冰西瓜,该是何等惬意。

于是,各种尺寸和价位的12V车载冰箱应运而生。

曾经必备的车品正在消失!这5样已跌下神坛,你车上还剩几个?-有驾

但实际用起来,问题很快就暴露了。

首先是供电问题,这类依靠点烟器取电的冰箱,特别是价格相对低廉的半导体制冷型号,制冷效率并不高,但耗电量却不容小觑。

在长途行驶中,车主往往要担心它是否会过度消耗电瓶电量,尤其是在堵车或停车休息时,更是不敢让它长时间运行,生怕第二天车辆无法启动。

其次是空间和噪音的困扰。

一个几十升的箱子在后备箱里占据了不小的位置,让本就有限的行李空间更加捉襟见肘。

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冰箱内物品的碰撞声和其自身风扇的运转声,也成了令人烦躁的噪音源。

更关键的是,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完善,高速服务区、国道沿线的便利店和乡镇超市星罗棋布,获取冰镇饮品早已不是难事。

为了满足一个偶发且并非刚性的需求,而去忍受电量焦虑、空间占用和噪音干扰,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笔账算下来显然不划算。

再来说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后装氛围灯。

曾经必备的车品正在消失!这5样已跌下神坛,你车上还剩几个?-有驾

在某一个阶段,汽车改装圈里流行着一股“无灯不欢”的风潮,似乎不给自己的爱车装上几条炫彩的灯带,就跟不上潮流。

从能够模拟星空的“星空顶”,到会随着音乐闪烁的门板灯、脚窝灯,再到发光的杯垫和门碗,各种产品层出不穷。

刚装好的那一刻,车主或许会沉浸在那种“移动KTV”般的赛博朋克氛围中,感觉自己的车在夜晚的街道上独一无二。

但这种新鲜感往往很短暂,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实用性问题。

过于鲜艳和闪烁的灯光在夜间驾驶时,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甚至形成眩光,影响行车安全。

白天,那些裸露在外的灯带和光纤点,在阳光下会显得非常廉价,破坏了原车内饰的整体质感。

更尴尬的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接送客户或长辈,过于花哨的灯光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够稳重的印象。

如今,汽车制造商们早已把氛围灯玩得明明白白。

原厂自带的氛围灯,不仅色彩、亮度可调,而且灯带被巧妙地隐藏在内饰线条之中,光线柔和而富有层次感,还能与驾驶模式、空调温度等车辆状态进行联动,真正做到了提升格调与实用功能的统一。

曾经必备的车品正在消失!这5样已跌下神坛,你车上还剩几个?-有驾

有了设计精良、体验高级的原厂方案,那些汽配城风格的后装产品自然就失去了市场。

折叠小桌板的退潮,则戳破了“移动办公”和“车内精致生活”的伪命题。

在前几年,受一些生活方式宣传的影响,很多人开始构想在车内实现更多的生活场景。

于是,可以挂在座椅背后的折叠小桌板应运而生,被包装成可以在车上午休小憩、用电脑赶方案、给孩子喂饭的“多功能神器”。

然而,实际体验下来,绝大多数人会发现这些场景都经不起推敲。

在晃动的车内用笔记本电脑办公,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视力和颈椎都是一种考验。

在狭小的空间里用餐,一不小心就可能把食物汤汁洒得到处都是,后续的清洁工作远比想象中麻烦。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张小桌板的承重和稳定性也难以应对孩子的“破坏力”。

归根结底,汽车的主要属性是交通工具,绝大多数人的用车生活并没有那么多需要在车里长时间伏案工作的“紧急时刻”。

曾经必备的车品正在消失!这5样已跌下神坛,你车上还剩几个?-有驾

这个为了满足想象出来的需求而诞生的产品,最终的命运大多是沦为后备箱里一个占地方的闲置物品。

最后,磁吸手机支架的淡出,可以说是智能汽车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车机系统普遍卡顿、导航功能孱弱的年代,手机支架是当之无愧的驾驶“刚需品”。

它将手机屏幕固定在驾驶员视线可及的范围内,极大地便利了导航和信息查看。

然而,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比如吸力不稳导致手机在颠簸时掉落,夹在出风口会影响空调效果,背后贴的引磁片也影响美观。

如今,这一切都随着智能座舱的普及而改变。

一块尺寸巨大、反应流畅、显示清晰的中控大屏,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标配。

通过无线CarPlay、HiCar等手机互联功能,手机上的应用可以无缝投射到车机屏幕上,操作更安全、显示更直观。

再加上日益强大的智能语音助手,导航、放音乐、调空调等操作,都只需要动动嘴就能完成。

当汽车本身就提供了一套远比手机支架更优秀、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时,我们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再给手机找一个“外挂”了。

它的退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汽车正在从一个单纯的驾驶工具,向一个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全面进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