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车是“压缩毛巾”还是“铁盒子”?一份报告揭开中国人的买车

讲真,每次看到官方发布汽车保有量数据,我都有种在看玄幻小说战力排行榜的错觉。

什么3.36亿辆,什么每百户家庭68辆,这些数字冰冷,但翻译过来就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中国车市,本质是一场大型的,关于面子、生存和信仰的大型行为艺术现场。

这场艺术展的核心主题,就叫“掀桌子”。

你看那个数据,江苏有车家庭比例干到了51%,全国第一。而黑龙江只有27%。这说明什么?说明经济发展不均衡?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法则,或者说,修仙法门。

在江苏这种地方,汽车已经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一个“压缩毛巾”。你买的不是一辆车,你买的是一个可能性,一个泡发了之后能让你进入某个圈子、接到某个项目、或者至少让你在回村的时候能昂首挺胸的“道场”。它是一种金钟罩铁布衫,披上这层铁皮,你才感觉自己在这个人均“卷王”的世界里有了基本的防御。所以大家拼了命也要买,车贷压死人?没关系,只要能开上车,就感觉自己还在成仙的路上。

但到了黑龙江,画风就突变了。零下三十度的冬天,你开个保时捷帕拉梅拉,我开个二手捷达,最后不都得在结冰的路上跟乌龟一样爬?大哥别笑二哥,暖气才是唯一的真理。在这里,汽车的“压缩毛巾”属性被极寒天气直接打回原形,它就是个铁盒子。所以大家的心态就特别稳,有那钱,我多囤两箱好酒,在暖气房里跟兄弟们吹牛,不比在外面冻得跟孙子一样强?

你看,这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世界观问题。这是“道诡异仙”和“乡村爱情故事”的正面碰撞。

更有意思的是钱花在哪了。

报告说,2023年全国人民买车的钱,4.86万亿,超过了吃喝穿用这些基本生存消费的总和。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已经富裕到可以把汽车当饭吃了?

坏了菜了,这恰恰说明,在很多人眼里,车比饭重要。饭可以凑合,车不能。因为饭是喂饱自己的肚子,车是喂饱别人的眼睛。在一个所有人都踮着脚尖,假装自己过得很好的社会里,汽车就是最好的增高垫。

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一个典中典的结果:全国81%的有车家庭,开的都是20万以下的车。

车企们天天在那里发布这个智能座舱,那个自动驾驶,什么AI大模型上车,什么算力吊打友商。讲真,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我降维打击都准备好了,结果你们人类选择了性价比。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经历过那个被各种高科技名词忽悠的年代。但现实会给你两巴掌,告诉你一个真理:决定自动驾驶未来的,不是特斯拉,而是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车上装的是英伟达还是英特尔的芯片,都得下来乖乖叫救护车。任何脱离了中国复杂路况谈论自动驾驶的,都是在耍流氓。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告诉了所有车企一个朴素的道理:别跟我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我就要一个能遮风挡雨,能放歌,最好还能省油的铁壳子。比亚迪为什么能干到第一?因为它悟了,它开窍了。它直接把价格战变成了“自爆式攻击”。

当别的车企还在算计着怎么从用户身上多赚三千五千的时候,比亚迪直接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秦Plus直接干到798,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这种打法,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但带来的市场冲击力,是核弹级别的。加大,加大,再加大!力度必须加大!

你的车是“压缩毛巾”还是“铁盒子”?一份报告揭开中国人的买车-有驾
你的车是“压缩毛巾”还是“铁盒子”?一份报告揭开中国人的买车-有驾

所以你看,大部分人买车,求的是一个“能过”。但能过,就是能过。

但总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买车,求的不是“过”,而是“玄学”。

数据里最刺眼的一项,就是豪车率。全国平均7.e9%,但在上海,这个数字是23.8%,北京是20.5%。山西只有2.8%。这中间差了将近8.5倍。就问你怕不怕?

这意味着你在上海的街头,平均每看到四辆车,就有一辆是30万以上的豪车。这已经不是概率问题了,这是生态问题。

为什么?因为在这些地方,奔驰宝马特斯拉,它卖的根本不是车。

奔驰卖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辉。是你在把车钥匙拍在桌上时,周围人瞬间安静下来的那种感觉。奔驰最值钱的,就是“奔驰”这两个字本身。它的机械素质?它的内饰?它的智能化?重要吗?不重要。只要那个标还在,它就是社交货币。

特斯拉卖的是什么?是一种“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什么内饰粗糙、悬挂硬、刹车点头,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智商和品味。他们买的是马斯克画的那个殖民火星的饼,买的是一种“我比你们更懂未来”的优越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是一种宗教。

我有时候在想,统计这玩意儿的人是不是也觉得很魔幻。就像我小时候数自己有多少张游戏王卡一样,其实没啥用,就是图个爽。

你的车是“压缩毛巾”还是“铁盒子”?一份报告揭开中国人的买车-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买车比喻成修仙,可能有点对不起那些真正背着三十年房贷还要挤钱买车的朋友。但讲真,这俩事儿的荒诞内核,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被定义好的规则里,拼命地想要往上爬,以为爬上去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你看,国产车现在占了56%,好像我们赢了。是,从销量上看是赢了。但从品牌玄学上看,路还长。什么时候我们自己的品牌,也能不靠配置和价格,光靠一个车标就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那才叫真的赢了。这世界真他妈的不公平。

说到底,所有关于买车的数据,最后指向的都不是车,而是人,是人心,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焦虑和欲望。

所以,在中国,到底买什么车最牛逼?

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快的。而是最能让你那个势利眼邻居心态爆炸的那一辆。

因为这场大型行为艺术的本质,从来不是为了让自己爽,而是为了让别人不爽。

就这么简单。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