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问界M9,一夜之间成了新能源圈的流量密码。
本来以为余承东又要在发布会上“遥遥领先”一把,这回他偏不走寻常路,视频里一副黑框眼镜戴得比车还拉风,开着黑色M9钻进隧道,转眼变成紫色,像在给成年人生活加点滤镜。
弹幕还没刷完,评论区已经有人开始问:这车到底是怎么个紫法?
眼镜去哪买?
有意思的地方在这,哪怕你对车没兴趣,看了都忍不住想点开回放。
评论区一半在聊新配色,另一半直接盯上余总眼镜和穿搭,气氛说不定比时装周还热闹。
谁说车圈不能蹭娱乐圈热度?
余承东这波操作,明摆着不只是卖车,更像在卖“我本人+一整个生活场景”。
像极了球场边上的詹姆斯,谁还记得他三分怎么样,大家只记得某次场边喝水的表情包。
转一圈回到M9本身,这车上市那会儿价格就不低,50万+,直冲BBA脸上去,别说老一代,连不少年轻人都觉得“有点东西”。
可中国新能源市场,谁家不是卷到牙齿咬碎?
理想、蔚来、腾势,个个都在搞智能化、搞大空间、搞个性体验,谁都不想当大路货。
问界M9这波紫色,就是想在一堆灰白黑里杀出重围,拼个“记忆点”回家。
别小看配色这事,数据摆在那儿,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个性色系的销量涨了三成,紫色直接翻倍。
年轻人就是这么任性,就爱与众不同。
你说紫色张扬?
可偏偏有人就喜欢,开着进写字楼,回头率说不定比老板还高。
大环境变了,大家不再只认实用和低调,反而开始追求“这台车就是我本人的态度”。
但冷静下来想想,紫色能不能让M9卖疯?
未必。
毕竟买新能源SUV的主力军,还是一群精致理工男和家庭主妇,消费决策没那么感性。
高价位的消费,情怀和个性都得让数据让点路。
续航、智能化、空间利用率,这些才是真正能打的硬指标。
市面上高端新能源SUV,七成用户把“智能体验”排第一位,颜色再炫酷,体验不到位,热闹一阵也就散了。
余承东玩流量,不是第一次。
上回发布M7的时候,“遥遥领先”已经刷屏;这次换成紫色,一边玩梗一边制造悬念,顺带把自己推成了流量主角。
你说他像不像那些爱玩社交的球星?
比如欧文场内花哨,场外玩穿搭,网友嘴上骂“又作妖”,转头还真追着看他鞋子什么牌子。
国内车圈也开始学会和用户做朋友,不光卖产品卖体验,还要顺便卖点“梗文化”。
说到舆论,网友的嘴也是真不留情。
有人喊“太浮夸”,也有人说“终于不是黑白灰了”,还有人看完视频只记得眼镜和隧道,一辆车反倒成了背景板。
这种现象,其实很像体育圈。
C罗踢个球,球迷一半在讨论进球,一半在研究他发型和表情。
流量和内容混杂,主角身份早就变成“带梗体质”。
再拉远一点,这波“紫色突袭”,背后是国产新能源高端化的试探。
你想想,老外品牌卷了几十年,国产车要想抢市场,不能只靠价格,不得不在体验、设计和品牌调性上硬刚。
余承东挑个紫色,也是试试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底线,看看年轻人到底买不买帐。
说起来,国产新能源这几年像极了逆风翻盘的球队。
以前只能打性价比,现在开始拼智能、拼品牌、拼个性。
问界M9紫色款不过是个小小信号弹,背后藏着市场审美的变化、消费观念的进化。
谁能想到,曾经“稳重有余”的中国车市,如今居然能把紫色玩出花来?
这事搁几年前,真没几个人敢信。
专业角度看,这一波配色创新只是表象,底层逻辑还是产品力和用户体验。
新能源行业的“SEO关键词”永远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续航焦虑、OTA升级。
问界M9如果想真正在高端市场站住脚,还得靠这些硬本事说话。
热搜和话题终究会过去,留下的才是那些能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的亮点。
当然,余承东这套打法,也有点像篮球场上的现场战术调整。
对手刚习惯你的节奏,突然来个变向,主打一个“猝不及防”。
但市场是最现实的裁判,谁能笑到最后,只能等销量和口碑说话。
至于紫色M9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爆款?
我也挺好奇。
你会考虑开一辆紫SUV上下班吗?
还是说下次看到隧道突然变色,第一反应还是“余总你又在整活”?
评论区见,瓜和板凳我都准备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