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初体验我大学学电的,虽然基本都就饭吃了,但是不恐惧电车,因为有插混抵消了里程焦虑,充电也挺方便的。
刚开始接触电车,那时候还在学专业,老师提过一些电气系统的原理,感觉挺复杂。最开始对电车的印象就是高科技、未来感。但实际开起来,发现和燃油车差别挺大的。比如说,起步的时候,电机瞬间输出扭矩,推背感比传统车还猛。这个点,试驾了几次之后,感觉还挺舒服,要比我过去骑的摩托车还快,直接给我点了未来感三分。
不过说实话,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担心。你说,电池容量有限,续航焦虑难免会咬牙切齿。此前看过调研,普通市场上的纯电车,平均续航在200到300公里左右。我们单位那辆车,刚买了个入门款,官方标称300+,但实操下来,平时上下班开,满电还能跑250公里左右。拆开一看,电池组也就60多度电左右,差不多250公里的实际续航,差点让人觉得,还行,但不能蹭到太远。尤其是冬天,空调一开,续航掉个20%从天而降。
我估算了一下,百公里的电费,按4毛/度电,差不多1.6块钱。你们猜猜,油车呢?大概要7到8块人民币左右一百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相比之下,电车便宜多了,但那会有个问题——临时应对长途,真得卡点规划。
这次试驾,抱着试试就行的态度,开到市区边缘新开发的停车场。结果发现,充电还是挺麻烦的。要么就是公共桩,100多个车要排队,要么就是快充,可快充那速度,挺能折腾。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里拍了几张充电桩照片,自助充电站的布局还挺密集,但便利性还是不够理想。每次充电至少得30分钟,我觉得这不现实—没有多余时间排队。
插混就省事不少。用油箱补充能量,不用太担心断电,同时电池还能用来抵消一些里程焦虑。感觉如同我小时候用手电筒照路——有备用光源,心里不那么怕黑。实际操作中,插电混动的油箱加油比纯燃油车还要容易了,油量400公里左右就得加油,平均算下来,要一周左右的频率。用油的还能用电,尤其是在市区,开到电池见底,才会进入增程状态。
这让我猜测:很多人会说,插混其实挺折腾的,充电、油箱都得管,麻烦大。可我觉得面对续航焦虑,这种折腾算是折得值的。毕竟,不能天天看着涨,自己在心里暗暗算:算了,还是多配几块钱买点油,省得担心断链。
讲到动力和操控,电动车,特别是短途城市用的,几乎没有等力。动力响应快,刹车也线性。可我还记得一位朋友,他说:你那车,轻的像玩具车。实际上,车身高度不算高,重心低,转弯还挺稳。可有个问题,电池布局会影响底盘空间,座椅舒适度也还行,但空间没燃油车大,尤其后排,我早上带的同事反应,后排腿有点挤。
除了动力、续航,另一点我挺在意的,是电池寿命。官方说,五年后还能剩60%的容量,但我不太相信。毕竟,电池用到极限,容量会逐年缩水。有人说,换电池,不超过两万块,还是可以接受的。可这钱真不便宜,不如换台燃油车了。
这里还得扯个题外话:我记得跟修理工聊天,他笑着说:电池不比发动机,寿命短。我当时还嘴硬:能比油耗差多远?结果他递我一份报告,说电池的衰减经过千锤百炼,实操中其实变化还比预期慢。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不过真正端看用车场景。如果每天线性通勤,电车还算挺靠谱。短途配插混也省心。如果你偶尔想走远点,电池容量明显捉襟见肘。尤其是我那朋友,他是个周末爱开老车到郊区的人,纯电车根本hold不住。
十九世纪的火车,才刚出门就需要调度站配合。到电动车还是在探索平衡续航和充电便利的边缘。你们觉得充电桩会不会像自动售货机一样普及?今天我碰到一个豪华品牌的售后顾问,他说:未来五年,公共充电站会像加油站一样遍布城市。嗯,我有点打个问号。要真那么快普及,估计电价也要涨,比如说快充电费拥有专属优待之类的。
提起这个,有次我朋友调侃我:你还不如买个混动,省时省心。他对我所说的电池使用寿命、充电便捷性等细节不太关心,只是一句节能减排,还方便。心态嘛,算了,能省点钱,将就一下也挺好。
我自问,未来真要全靠电动车,幸好现在的插混能帮我解决焦虑,没人能保证我用个十年后,电池还能像刚买时那样耐用。说不准,十年后,电池的成本还能再降个一半。或者,技术上能出现快充瞬充的新方法,不用等半小时。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想问一句:你们觉得,电动车的真实保值率大概是多少?我估算,五年后,二手市场上的价钱能剩下原价的60%左右,主要看电池状态。毕竟,车况还行,配件保养好,总比买辆新车便宜多了。
买车,就是在找一种心理安慰。你说你开着的未来车,其实还是一堆电池和电机组成的科技片段。它能满足我对便捷性的期待,也帮我避开续航焦虑这头猛兽。只是,每次充电、每次油箱加满时,我都在想:明天如果出门要走多远,这个未来感还能撑多久。
——你们有没有试过打开车门的瞬间,那种感觉?像击穿了科技的迷雾,心里一阵雀跃,但随即,开始计算下一次充电或者油箱的余量。可能用个十年的时间,电车会变得像手机一样普及,随时充电都像洗手一样简单。可目前……还差那么点。
我在想,这个还差那么点的距离,究竟短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大家都敢放下焦虑,成为真正的电动车用户。
这小细节你们注意到没有,公共充电桩旁,总会站着个候充人,他眼神焦灼,神色焦虑。充电焦虑要解决掉,是不是也得靠充电快、网点多、价格低三方发力?还是根本还要等个突破性技术出现。
好了,不扯太远了。总归一句,电车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折腾。大不了,反正我也惯了充电等待。你们会不会觉得,像我这样半挂念的,都还留点期待?还是说,干脆,等技术成熟了,直接秒充秒回才能真正放下心走?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