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刚执掌北京现代 合资车企迈入本土化新阶段
这可能是北京现代23年来最果断的一次转向。
2025年深秋,李凤刚接过北京现代总经理的聘书。这位在奥迪体系历练22年的清华学子,成为这家合资车企首位中方掌舵者。从技术研发到销售运营,从战略规划到渠道建设——他完整经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年代。
此刻的北京现代,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全球市场,现代汽车高歌猛进。中国市场,却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破局?本土化成为关键钥匙。李凤刚的任命,恰是这把钥匙。
看看他的履历。2003年加入一汽大众。从技术员做起。战略、销售、渠道、品牌,轮岗历练。2023年执掌一汽奥迪,推动“油电共进”。让奥迪重回燃油豪华车市场第一。这样一位既懂技术又通管理的本土人才,正是北京现代最需要的。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这不是口号。是生存法则。
合资车企的传统模式正在失效。外方定战略、中方抓执行——行不通了。电动化浪潮来得太快。中国市场的竞争太激烈。需要更懂中国的人来做决策。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李凤刚,就是那个懂中国的人。
他面对的挑战不小。
5年50万辆销量目标。20款新产品。13款新能源。首款纯电SUV EO羿欧已经上市。11.98万起的定价,直接杀入红海市场。能成功吗?没人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本土化决策将提高胜算。
更深层的变革正在发生。
北汽和现代联合增资80亿元。这不是小数目。彰显股东决心。构建年出口20万台体系。“中国造,全球销”——这盘棋下得很大。
李凤刚的上任,标志着合资车企进入2.0时代。本土人才主导决策。全球技术支撑。用户需求导向。这不是北京现代的独舞。丰田中国李晖。奔驰中国段建军。跨国车企纷纷选择本土掌舵者。时代变了。
未来3-5年,合资品牌将加速分化。李凤刚与北京现代的组合,能否成为本土化破局的范本?答案藏在未来的产品力里。藏在市场销量中。藏在用户口碑间。
但至少,这场人事变动传递出明确信号:现代汽车不会放弃中国市场。本土化不是选项,是必选项。
对于所有合资品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抓住本土帅才。重构研发体系。重塑供应链。革新决策机制。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必须走。
李凤刚的办公室灯亮着。他面前的棋局刚刚开始。这步棋,关乎北京现代的未来。也预示着合资车企的明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