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纪元ES底盘稳,续航长,高原山路自驾省心

后排乘客睡得正香,副驾驶的朋友才刚提醒我小心前方乱石。车头一颠,我条件反射打了把方向,隐约听见底盘咕隆几声,却没感到什么尖锐震动。这种情形,在国道317线上屡见不鲜。高原的凌晨,星纪元ES的移动舱室里空气安静得几近凝固,唯有电子仪表的绿光和低沉电机声在细语。“底盘得多稳,才能让人忘掉山路?”这是我当时脑海中冒出的念头。

说到国庆自驾,这事跟大家想象的不完全一样。阳光、草地、全家出游?不如提前做好心理建设:拥堵、高速堵成停车场、服务区厕所排队,更不用提油、电焦虑和连绵不绝的暗坑波动。自驾之道,说白了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拉锯,考验的是“车跟人,谁先崩”。

有人在选车时喜欢高谈豪华配置和外观拉风,也有人一上来就问:“长途开不累吗?续航靠谱不?”作为主管检验的职业病患者,我只看得见干货。半年多下来,星纪元ES增程版的表现,用两个关键词概括:续航、底盘,一个兜底,一个垫底,都是远行的心安剂。

先讲讲底盘。对于自诩老司机的人来说,底盘永远是“内功”。就像外科医生开刀,手稳了,病人才不会被吓晕。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这话说出来有点像考研政治题:明明贼晦涩,其实全是大实话。大白话说,这种结构就是能软能硬,面对城市里的坑洼、减速带、烂尾基建残留,不是硬碰硬地怼,也不是一团浆糊地糊弄,而是像老裁缝缝绵被那样,既服帖又厚道。每天早晚高峰,马路上的颠簸就像医生查房,看诊的人多了自然有套路。我副驾上的奶茶,摇晃不出泡沫来了,这种减震“滤镜”,连隔壁SUV车主都要眼馋。

一旦进入川西高原,底盘就是生死线。不夸张地说,高原山路的弯和路肩,是给不专业底盘“送终”的地方。跑道再宽,护栏再高,车身支撑不稳,你就等着集体磕头。星纪元ES带着我从成都一路蹭上卡子拉山,几百米落差的急弯处,方向一抖、底盘一沉但绝不拖泥带水。翻过折多山那会儿,同行的SUV车主眯着眼看我,半开玩笑地来一句:“这轿车,居然没飘?”我耸耸肩,心里悄悄记下“经验值+1”。

也别指望开久了会觉得累。1400多公里下来,底盘的回馈始终一致,没有那种“松松垮垮”、“塑料灯泡”式的敷衍,一路上脑子困,手脚却不疲劳。如果你问我底盘怎么样——稳,久而弥坚,比某些人的感情还靠谱。

说回续航。新能源这几年,被“里程焦虑”反复薅羊毛。星纪元ES增程版手握255公里纯电、1645公里综合续航,在新能源圈里,这算是“皇帝”级高配。我不是那种要炫耀“跑得多远”的人,但数据不会说谎。城市短途,单程20公里的通勤,纯电开着,一周才充一次,油钱能喝两杯咖啡。高原长线自驾才最考验底子。全程1200多公里,我用混动模式,续航表和实际路程基本打平,没见过什么“电表快得跟高铁似的”,心理负担大大减轻。

更讨巧的是,增程模式能拿大众口味。支持加92号油,这一点,在偏远小镇不亚于落水时捞着根救命稻草。不用找大城市的95号,又便宜又不挑食,服务区加油也轻快。返程和那位SUV兄弟讨论油耗,人家一脸懊恼,我一查表——馈电油耗才5.1L/100km,全程算下来,比他们省了三张百元大钞。这种现实利益,才是骂不倒的硬道理。

这里顺便吐槽一下朋友圈流行的一些“汽车发烧友”——总有人用豪言壮语告诉你,操控多牛逼,哪个品牌多高尚。可遇上真·长途,敢上高原烂路,凭的是账面之外的韧劲和可靠。实打实刨根问底,什么雷达、什么辅助都是锦上添花,关键时刻还得回归基本面。

半年下来,星纪元ES增程版带来的惊喜不只体现在数据和技术。真正的考验,是在凌晨三点爬坡、队友沉睡、副驾也困意四起那刻,你还能不能坦然驾驭前路,底盘和续航是不是像老友崩不住底线。事实证明,这辆车让我“稳住了”。

星纪元ES底盘稳,续航长,高原山路自驾省心-有驾

当然,车无完车。星纪元ES有它的小缺憾,例如座舱的科技质感还有点提升空间,部分人会挑剔音响或UI的细节人性度。但对那些抱着“出门别掉链子”心态的自驾用户来说,这完全不必成为焦点。当你能省心开回家,能一路放心让家人后排躺平小憩,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刚需。

写到这里,我也忍不住学一学心理剖析课上常见的套路,给各位丢个冷问题:与你同行千里的座驾,你究竟需要它锦上添花,还是保你平安持久?在这个花样百出的新能源市场,“心安”与“心跳”,到底哪个更值得你多花点筹码?

说到底,选车像谈恋爱,也像职业选案。外表固然重要,可你不能奢望激情永恒,最终陪你走下去的,是那些实打实、能抗事的本事。国庆自驾靠星纪元ES增程版,底盘和续航都给力,到底是省心还是无聊?你愿意赌一把,还是再观望一程?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