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长城”?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藏着许多门道。如果你是魏建军,或者是一个扎根汽车行业几十年的普通人,你会不会问自己,为什么非得把造的车贴上“长城”两个字?这两个字可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厚重、最坚硬的符号之一。它不仅仅代表了一堵墙,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气魄,甚至是一种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自信。不怕你笑话,有时候名字起大了,走路都得挺直腰板。但魏建军说“既是荣耀,也是责任”,这话不假,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压力。
其实往大了说,长城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你想,一群人能把膝盖都磨破,还咬牙把一条万里长的墙修起来,这种力量,得多热爱自己的家,得多能吃苦?那长城汽车背着这样的名字,就等于背着所有中国人给的希望和期待。谁敢敷衍,谁能糊弄?也难怪魏建军说“没有退路,必须干好”。
有人会想,这年头还有企业家讲荣誉、责任吗?其实你真要跑到生产线去看看,那些天天和铁皮打交道的人,那些为了搞定一个零部件得熬到半夜的工程师,你就知道,中国车,这一路子走得太不容易了。1990年,长城汽车就是青涩小厂,白手起家,几十号人跟着魏建军混饭。三十多年前,全国到底有几个人看得起中国车?等到现在,8万多员工,年销百万辆,这背后是什么?是一步一个坑、踩出来的路。
外人可能觉得这些就是漂亮话,但你真把工作扔给他们,让他们瞎糊弄一下试试?你甭管是卷智能化还是新能源,搞得好了中国人夸,搞砸了全世界都看笑话。中国制造这几年好不容易熬出点头,谁敢往回拉后腿?所以说,“必须干好”不是嘴上说说,是实打实的生存线。
你说互联网大厂能崛起靠“烧钱+故事”?汽车行业不行。实业有自己的规矩,车不行,你降价白搭,出了问题人命关天。你回头看看,这些年有几个国产品牌敢说自己“出国浪一圈还能风光回来”?大多数时候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低调熬日子。这点老魏还是憨厚,他一直琢磨“有质量的市占率”,不是刷数据,不是打价格战,是让老百姓买了不后悔,出口国外人家用得舒心。
长城汽车有个“越野精神”挺有意思。你看,咱们中国人其实是“城市派”,天天搞接送、上下班,真跑越野的还真不多。可是为啥长城死磕越野?背后其实是中国人那点心气——我能走出去!这两年“坦克300”“哈弗H9”火得一塌糊涂,还有“赛弗”这种老前辈,把“越野”变成了咱们国人的新爆款。这也是魏建军、长城汽车他们的赌注:中国人迟早会去野,不想再光窝在城里看别人炫车,咱自己也能去撒个野。
说起来,这次老魏跑去敦煌,其实远不只是溯源。敦煌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只是个景点,是开疆拓土的象征,是敢走出去的见证,更是合作、包容和融合的故事。你看那个“敦煌绿”,那不是简单的绿色,是沁进千年历史的文化印记。做车也一样,把莫高窟、汉长城那些东西都融进去,让一辆汽车不光能跑,还能讲故事、传精神。
你发现没有,现在造车企业跟以前不一样了,光拼马力、扮速度是假把式。谁要是不弄点技术、文化、品牌担当,用户转头就跑。社会节奏变快,但咱不能忘根。一个企业最大的本事,就是活下去,而且能活得有骨气。风吹雨打三十多年,靠的是什么?一是认怂——知道自己离世界先进还有差距;二是死磕细节——舍得花钱搞研发,舍得把时间熬在工厂里;三是真心爱车、爱用户。别看是土办法,这才是中国制造最靠谱的秘诀。
再聊聊“万里精神”。奔赴、探索、自信、坚守、传承,这五个词合在一起,骨子里就是一句话——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用别人给铺好。中国汽车以前总盯着“学日韩、追欧美”,但人家不可能真正抄作业给你。你得自己在野地里趟出来一条道,滚过无数次坑,别人看你笑,只有自己知道多不容易。
我经常琢磨,大家口口声声说“责任感”“担当”,可是真到实际工作上,有多少人能把头低下来做事?魏建军这波,既把名字扛得住,也把路走得踏实。这一点值得很多企业反思。你看别人有本事,最重要的不是学他表象,而是学他那种日日夜夜把事当命的劲头。
现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可是真正可以输出价值观、讲故事的企业不多。长城的做法其实是老老实实地建立自己的“文化自觉”,用点功夫用在产品和品牌底色上。这两年,每次碰上车圈价格战,许多品牌二话不说就降价,拼到最后血流成河。可又有多少企业能沉下心来打磨产品力?我不是说降价就一定错,而是做实业不能丢掉自己的“造血”能力。市场好谁都能做,市场差依然能靠自己活下来的企业,才是真企业。这话放到全球哪个行业都不过时。
咱们中国汽车正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一面是国内卷技术、卷智能、卷新能源,一面是出海要跟西方顶尖掰手腕。没有万里长城那种气势和长久的打算,真走不远。魏建军他们这一代企业家,知道自己不能走捷径,知道靠谱比谁都难。早年间都讲“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现在看,搞出点成绩的,从来都不是靠喊口号,是把“责任”掰开揉碎去做,熬赢了。
最终,一个企业最宝贵的,是被大的时代推着走的时候还愿意低头做事、抬头思考。长城汽车一路走来,风雨无阻,靠的不仅仅是工程师的加班,也靠每个人对这个“长城”招牌的珍惜。35年熬过来了,能不能再熬下个35年?答案很简单,继续顶住压力,把工程师文化、品质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揉进每一辆车里,别被市场风口浪尖带跑,才真的有可能。
写到这儿我想问一句——当你决定以“长城”为名,这名字,到底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还是能扛起责任、忍受非议、死磕到底的护身符?魏建军给了自己的答案。但是这答案,也值得所有中国制造再认真想想。长城,它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一场“马拉松”,走到的,才有资格谈荣誉。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