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院士行走进东风,科技赋能汽车,创新驱动未来

最近,咱们国家一群顶尖的科学家们,可以说是科学界的“明星阵容”,集体去了一趟位于湖北武汉的东风汽车公司。

这件事听起来好像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远,不就是一次考察活动嘛?

但实际上,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可不简单,它和我们未来开什么样的车,以及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荆楚院士行走进东风,科技赋能汽车,创新驱动未来-有驾

事情发生在9月18日,一个名为“荆楚院士行”的活动组织了这次参观。

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领头的是中国工程院名誉主席周济院士,他可是我们国家在机械工程和智能制造领域响当当的权威。

同行的还有潘云鹤、杨善林、王天然等一大批院士专家,这些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各自研究领域里的泰山北斗。

其中,甚至还有我们国产大飞机C919的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造飞机的专家,怎么跑来看汽车了?

这其实正说明了问题的关键:今天的汽车,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里那个简单的代步工具了,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在地面上跑的“智能飞行器”,里面涉及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和航空航天领域都有了共通之处。

这次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这些代表着国家最高科研水平的大脑们,亲眼看一看我们自己的汽车企业在智能化、数字化这些前沿领域到底做得怎么样了,并且现场“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共同探讨怎么能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这其实是湖北省下的一盘大棋,通过邀请顶尖专家来湖北,把他们的智慧和经验直接注入到像东风这样的支柱企业中,帮助整个地区的产业升级。

那么,这些顶级的专家们在东风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他们重点考察了两个地方,一个是东风汽车的全球创新中心,另一个是汽车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这两个地方,可以说是东风公司面向未来的“心脏”和“大脑”,代表了他们最新的技术成果。

在创新中心,院士们关注的不是车子的外观有多酷炫,而是车子内在的“硬核科技”。

比如一个叫做“东风量子架构”的技术。

荆楚院士行走进东风,科技赋能汽车,创新驱动未来-有驾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高深,但用大白话解释,它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统一的、功能强大的中央电脑和操作系统。

以前的汽车,控制发动机、车窗、空调、娱乐系统等等,都是靠一堆零散的、各自为政的小电脑,线路又多又乱,想升级个功能非常麻烦。

而这个“量子架构”就把所有功能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由一个超级大脑统一指挥。

这样做的好处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首先,汽车可以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通过网络下载软件来更新功能,今天买的车,过两年可能通过一次升级,就多出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新功能,车子会“越开越新”。

其次,这也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基础,因为只有这样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处理摄像头、雷达等各种传感器传来的海量信息,并在瞬间做出最安全的驾驶决策。

接着,他们还详细了解了“马赫动力”技术。

这是东风自主研发的一套混合动力系统。

现在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是大趋势,但纯电动车有充电和续航的烦恼,传统燃油车又不那么环保。

混合动力就被看作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过渡方案。

东风的这套“马赫动力”系统,就像一个聪明的管家,它能根据你的驾驶情况,自动、无缝地在用油和用电之间切换。

比如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它就多用电,既安静又省钱;到了高速上需要持续动力的时候,它就让高效的发动机来工作,保证了动力和长途续航。

院士们深入了解的,就是这套系统背后的控制逻辑有多精密,怎么在保证动力强劲的同时,把油耗降到最低。

这背后体现的是一个车企在发动机、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的深厚积累。

还有一个重点是“天元智舱”。

这是指汽车的智能座舱。

荆楚院士行走进东风,科技赋能汽车,创新驱动未来-有驾

院士们参观了一个专门研究人机交互的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里摆着各种专业的驾驶模拟器,可以模拟出下暴雨、开夜车、路况复杂等各种各样的驾驶场景。

研究人员就在这里反复测试,比如,在中控大屏上设计一个按键,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去操作它会不会分心?

语音助手能不能听懂我们日常说话的习惯,比如我说“我有点热”,它能不能自动把空调温度调低,而不是非要我下达“请把空调调到22度”这样的标准指令。

这种研究已经不只是工程技术了,还涉及了心理学和人的行为习惯。

他们追求的是,先在模拟器上把功能验证得差不多了,再装到真车上让真人去体验和优化,确保最终交到我们手里的智能座舱,是一个真正好用、安全、懂你的“贴心伙伴”,而不是一个功能堆砌、操作复杂的“电子产品”。

面对东风展示的这些实实在在的研发成果,院士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现场就一些技术难题和东风的工程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指导。

这种顶级的“现场辅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宝贵财富。

他们鼓励东风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这句鼓励背后,是专家们对整个行业趋势的判断:未来汽车的竞争,核心就是技术的竞争。

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能持续创新,谁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打造出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总的来看,这次“荆楚院士行”走进东风的活动,远不止一次简单的参观。

它更像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国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集中最优质的智力资源,来支持和推动我们关键产业的自主创新。

它让顶尖的科学家和一线的工程师们面对面,大大缩短了从前沿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距离。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国家正在下大力气,让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变得越来越强。

未来我们能买到的国产车,将不仅仅是价格上有优势,更会在技术上、在智能化体验上、在安全性能上,达到甚至超越世界一流水平。

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实力共同进步的生动写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