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半个月竟发现挡风玻璃“隐藏剧情”,小米YU7车主的车友圈真实对话
那天是个普通的夜晚,王先生正开着新入手的小米YU7回家。车才提了半个月,正是新鲜劲的时候。一路上车机音乐刚推到高潮,突然在远光灯下,他瞥到前挡风玻璃上若隐若现几个字——“测试车”。
那一瞬间,他说自己像在打游戏时触发了隐藏彩蛋,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毕竟,谁会想到新车上还带着这种痕迹?
第二天,他去找售后问个明白。工作人员解释得很轻松:这是下线前静态评审贴的静电膜留下的影子,用湿毛巾一擦就能解决,不影响车辆质量,还承诺送他大概相当于1000元的积分当补偿。听到这儿,王先生心里那口气松了半截,想着既然问题算清楚了,拿补偿、擦干净,也就算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本来能收个顺水的人情,没想到又杀了个回马枪。几天后,王先生按约去了售后店,准备顺手把痕迹清了。结果到了现场一问,原先的积分补偿没了,换成了一份车周边。
“车模?钥匙扣?谁知道呢。”他没接茬。
更让他意外的是,在清理痕迹前,店里还拿出一份授权协议让他签,他觉得内容不合适,没签。售后人员本来不同意不给签就处理,后来才退让,但既然积分补偿突然缩水成“小礼品”,他干脆拒绝清理,直接开车走人。痕迹还留在那儿,偶尔阳光一照,就像个提醒。
对王先生来说,这台车原本是一份“开门就是新生活”的喜悦,现在多了几分“故事感”。他是八月中旬提的车,正巧赶上那阵子小米YU7在车圈的存在感挺高,有车友评价它价格配置都颇有杀伤力。但你也知道,买车这事,除了参数和性能,交付体验和售后态度更能让人记一辈子——好也罢,坏也罢。
事情在社交平台发酵得很快,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和公关负责人王化都出来公开致歉,说问题源自静电贴,工艺已经改良。本以为官方层面已诚意处理,可等到王先生这儿,却出现了反转,积分补偿没了,留下的只有不明价格的“周边产品”。
有趣的是,王先生还主动提过,要不要帮官方发个声明配合平息舆论,结果第二天补偿方案就变卦了,这令他开始质疑当初的致歉是不是只是为了安抚场面。说到底,他关心的不是一份积分,而是这事背后公司的态度。
你能感受到那种落差感——新车主兴冲冲提车,半个月后被告知自己的车曾是“测试角色”,从解释到赔偿都有了,再到临门一脚的变卦,体验就像骑着电摩冲上坡,结果链条半路掉了。
到现在,“测试车”字样还安安稳稳躺在他的前挡风玻璃上。王先生说,不急着清,就放着。朋友笑他像留着一道疤去提醒自己,“有故事的车更有个性”。
有人在车友群里打趣:“你这不是亏了,分明是赚了个限量版,外面还买不到。”真假不重要,至少这车的故事够他讲好多次了。
还有人悄声说,听说这款车的后备箱其实能藏个隐藏功能,只不过没几个人知道,究竟是什么功能,大家也就当茶余饭后的乐子传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