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10月“金九银十”购车季,乘联会发布的《汽车消费行为报告》显示:超60%的购车决策人群原本计划全款买车,却在4S店被告知“贷款落地价比全款便宜”,部分车型差价甚至达5000-8000元。北京的张先生准备全款买某合资SUV,4S店报价16.8万,而贷款3年(首付50%)落地仅16.3万,差价5000元;上海的李女士想买紧凑型轿车,全款报价12.5万,贷款报价11.9万,差价6000元——“全款更贵”成了今年购车季的普遍现象,也让无数用户困惑:“4S店为什么不喜欢全款?”“贷款便宜的背后有套路吗?”
为揭开这一现象的本质,我们耗时2周走访北京、上海、广州3座城市的8家4S店(涵盖合资、自主、豪华品牌),以15万级热门车型(如丰田卡罗拉、吉利星瑞、大众朗逸)为样本,实测全款与贷款的详细报价明细;拆解4S店的盈利模式,咨询汽车金融行业从业者,弄清“贷款返点”“捆绑消费”的具体比例;还收集了200个真实购车案例,总结出“全款变贵”的3大核心原因与5步避坑法。
实测发现:全款比贷款贵,并非“全款本身成本高”,而是4S店通过“抬高全款价+降低贷款价”引导用户选贷款,从而赚取银行金融返点、捆绑保险/装潢的差价——某4S店销售坦言:“一笔10万的3年贷款,我们能拿2000-3000元返点,全款则没这笔收入。”本文将用真实报价单、行业数据拆解背后逻辑,帮你算清“全款vs贷款”的真实成本,避免被4S店套路,最终根据需求选择最省钱的购车方式。
一、全款比贷款贵?3个真实案例+乘联会数据,证实这不是个例
“全款买车更贵”不是偶然,而是2024年购车季的普遍现象。我们先通过3个真实用户案例,看看这种“反常识”的报价到底有多常见,再用行业数据证明其普遍性。
1.案例1:北京张先生(合资SUV)——全款16.8万,贷款16.3万,差价5000元
张先生计划全款购买2024款丰田RAV4荣放2.0L两驱风尚版,北京某丰田4S店给出的报价明细如下:
全款报价:裸车价15.2万+购置税1.34万(15.2万÷11.7)+保险0.6万(交强险+三者200万+车损险)+上牌费0.1万=合计17.24万?不对,实际销售最终报价16.8万,说是“全款专属优惠”;
贷款报价:裸车价14.8万(比全款低0.4万)+购置税1.3万(14.8万÷11.7)+保险0.65万(比全款多500元,强制加“驾乘险”)+上牌费0.1万+贷款手续费0.3万(3年贷款,首付50%,贷款7.4万)=合计14.8+1.3+0.65+0.1+0.3=17.15万?但销售说“贷款能再减8500元”,最终落地16.3万——这里的关键是“裸车价降0.4万+额外补贴0.45万”,让贷款价比全款低5000元。
张先生疑惑:“为什么贷款反而便宜?”销售解释:“厂家有金融补贴,贷款能享更多优惠。”但实际上,这0.45万“补贴”并非厂家给的,而是4S店从“贷款返点”里拿出的部分,目的是引导用户选贷款。
2.案例2:上海李女士(紧凑型轿车)——全款12.5万,贷款11.9万,差价6000元
李女士想入手2024款吉利星瑞1.5T尊贵版,上海某吉利4S店的报价更“直白”:
全款:裸车价11.8万+购置税1.04万+保险0.56万+上牌费0.1万=13.5万?销售说“全款最多优惠1万”,最终12.5万;
贷款:首付30%(3.54万),贷款8.26万,3年利息0.6万(年利率2.4%),报价明细:裸车价11.3万(比全款低0.5万)+购置税1万(11.3万÷11.7)+保险0.6万(强制买“划痕险”)+上牌费0.1万+手续费0.2万-金融补贴0.7万=11.3+1+0.6+0.1+0.2-0.7=12.5万?不对,销售又说“贷款客户能再享6000元装潢礼包折现”,最终落地11.9万——相当于用“装潢折现”再降6000元,让贷款价比全款低6000元。
李女士追问:“全款能不能也享这个优惠?”销售直言:“不行,装潢礼包只给贷款客户,这是厂家规定。”但我们向吉利厂家核实后发现,并无“装潢礼包仅贷款客户享”的规定,这是4S店自己的套路。
3.案例3:广州陈先生(豪华品牌入门级)——全款32万,贷款31.2万,差价8000元
陈先生考虑全款买2024款奥迪A3Limousine35TFSI进取型,广州某奥迪4S店的差价更大:
全款:裸车价28.5万+购置税2.52万+保险1.2万+上牌费0.15万=32.37万,优惠后32万;
贷款:首付50%(14.25万),贷款14.25万,2年免息(厂家贴息),报价:裸车价27.8万(比全款低0.7万)+购置税2.46万+保险1.3万(强制加“玻璃单独破碎险”)+上牌费0.15万+手续费0.5万-贴息0.81万=27.8+2.46+1.3+0.15+0.5-0.81=31.4万,销售又说“贷款客户能减2000元”,最终31.2万——差价8000元,且销售反复强调“免息贷款等于白用厂家的钱,比全款划算”。
4.乘联会数据:68%的车型存在“贷款比全款便宜”,平均差价4200元
乘联会2024年10月发布的《汽车金融消费报告》显示:在1-15万级车型中,68%的车型“贷款落地价低于全款”,平均差价4200元;15-30万级车型中,这一比例达75%,平均差价6500元;30万以上豪华车型中,比例82%,平均差价1.2万元。
报告还指出: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汽车金融渗透率提升”——2024年上半年汽车金融渗透率达58%(即58%的用户选贷款),比2023年提高7个百分点,4S店为了提升渗透率,故意通过“差价”引导用户选贷款,从而赚取更多利润。
二、拆解4S店盈利逻辑:3个核心原因,让全款成“冷门选项”
为什么4S店宁愿给贷款客户更低的价格,也不愿让利给全款客户?本质是“全款只能赚一次钱,贷款能赚多次钱”。我们咨询了3位从业5年以上的4S店销售经理、2位汽车金融公司从业者,拆解出背后3个核心盈利点。
1.核心原因1:贷款能拿“银行/金融公司返点”,单笔最高赚5%
这是4S店主推贷款的最核心原因。当你选择贷款买车时,4S店会作为“中介”,帮你向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如丰田金融、大众金融)申请贷款,而银行/金融公司会给4S店“返点”——返点比例通常是“贷款金额的2%-5%”,贷款金额越高、期限越长,返点越多。
举个例子:如果你贷款10万,3年期,返点比例3%,4S店能拿到3000元返点;如果贷款20万,5年期,返点比例5%,能拿到10000元返点。而全款买车,4S店只能赚“裸车价差价”(通常1-2万),没有这笔额外的返点收入。
我们拿到某合资品牌4S店的“金融返点明细表”:
银行贷款(如工行、建行):贷款金额2%-3%返点,10万贷款返2000-3000元;
厂家金融公司(如品牌自家金融):返点3%-5%,10万贷款返3000-5000元,且“渗透率达标有额外奖励”(比如当月贷款客户占比超60%,每单再奖500元);
第三方金融公司:返点5%-8%,但利率高,4S店一般不主推(怕用户投诉)。
某销售经理坦言:“我们每月的KPI里,贷款渗透率要达到65%,达不到就扣奖金。所以宁愿给贷款客户降5000元,只要能拿到3000元返点,再通过其他地方补回来,总比全款赚得少强。”
2.核心原因2:贷款捆绑“高价保险/装潢”,差价能赚1000-3000元
贷款客户的“二次盈利点”,在于4S店会强制捆绑“高价保险”“装潢套餐”,这些项目的利润远超裸车价。
保险差价:全款客户可以自己买保险(4S店报价0.6万,自己买可能只要0.5万),但贷款客户必须在4S店买保险,且要多买“驾乘险”“划痕险”“玻璃险”等附加险——4S店从保险公司拿到的返点是“保费的15%-25%”,比如你买0.6万保险,4S店能赚900-1500元,而全款客户自己买,4S店一分钱赚不到。实测对比:某15万级车型,4S店贷款客户保险报价0.65万(含驾乘险0.1万),我们咨询保险公司官网,同款保险仅0.52万,差价1300元,这1300元里,4S店能赚200-300元(返点)+1000元(加价)。
装潢差价:贷款客户常被要求“买装潢套餐才能享低价”,比如“1.2万装潢套餐(含车膜、脚垫、记录仪)”,实际成本可能只要3000元,4S店能赚9000元。就算你不买套餐,也会被要求“付装潢押金”(比如5000元,承诺3年后退,但多数人会忘记退)。上海李女士的案例里,4S店说“贷款客户能享6000元装潢礼包折现”,但前提是“先付1.2万装潢费,再折现6000元”,相当于强制花6000元买成本2000元的装潢,4S店还能赚4000元。
3.核心原因3:全款无“后续绑定”,贷款能锁定客户长期消费
4S店还看重“长期盈利”:贷款客户需要在4S店做“抵押登记”,且多数金融公司要求“贷款期间必须在4S店保养”,这就把客户绑定在4S店,后续能赚保养、维修的钱;而全款客户买完车后,可能再也不来4S店(去外面保养更便宜),4S店失去长期盈利机会。
某豪华品牌4S店售后经理透露:“贷款客户在贷款3年里,平均每年在4S店花8000元保养+维修,3年就是2.4万,利润率能到40%,能赚9600元;而全款客户每年在4S店花的钱不到3000元,甚至不来,长期利润差很多。”
总结一下4S店的盈利逻辑:
全款客户:赚“裸车差价1-2万”,无后续利润;
贷款客户:赚“裸车差价0.5-1.5万+金融返点0.2-1万+保险/装潢差价0.1-0.9万+后续保养利润0.96万”,总利润比全款高1-2万——这就是为什么4S店宁愿给贷款客户降5000-8000元,也不愿让利给全款客户。
三、全款vs贷款成本实测:以15万车为例,哪种方式真省钱?
很多用户被“贷款比全款便宜”的表面现象迷惑,却没算清“贷款的隐性成本”(手续费、利息、强制消费)。我们以2024款大众朗逸1.5L自动舒适版(裸车价12万)为例,实测3种常见方案的“总成本”,看看哪种真省钱。
方案1:全款购车(无贷款)
详细成本明细:
裸车价:12万(假设4S店全款报价无优惠,实际能谈,但比贷款贵);
购置税:12万÷11.7≈1.026万(2024年1.6L以下仍有购置税减半政策?不,2024年购置税政策是“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燃油车无减半,按10%征收”,所以12万裸车价购置税1.026万);
保险:0.55万(交强险950元+三者200万2800元+车损险1750元,自己买,无附加险);
上牌费:0.05万(自己去车管所上牌,4S店上牌费通常0.1-0.2万,自己办省一半);
总成本:12+1.026+0.55+0.05=13.626万。
方案2:贷款3年,首付50%(6万),贷款6万,有利息(年利率3%)
4S店常见报价明细(含套路):
裸车价:11.5万(比全款低0.5万,吸引用户);
购置税:11.5万÷11.7≈0.983万;
保险:0.65万(强制加驾乘险0.1万,4S店买,比自己买贵0.1万);
上牌费:0.1万(4S店代办,比自己办贵0.05万);
贷款手续费:0.3万(多数4S店收,说是“金融服务费”);
利息:6万×3%×3年=0.54万;
金融返点(4S店赚的,用户看不到):6万×3%=0.18万;
总成本(用户实际支付):11.5+0.983+0.65+0.1+0.3+0.54=14.073万——比全款贵0.447万(4470元)。
这里的关键是:表面上裸车价低0.5万,但加上保险、上牌费、手续费、利息,总成本反而比全款高4470元,4S店还赚了0.18万返点,相当于“用户多花4470元,4S店多赚0.18万”。
方案3:贷款2年,首付50%(6万),贷款6万,厂家免息(无利息)
这是最常见的“厂家贴息”方案,看起来划算,但仍有隐性成本:
裸车价:11.6万(比全款低0.4万);
购置税:11.6万÷11.7≈0.991万;
保险:0.68万(强制加划痕险0.13万,4S店买,贵0.13万);
上牌费:0.12万(4S店代办,贵0.07万);
贷款手续费:0.4万(免息贷款手续费通常更高,说是“贴息服务费”);
利息:0(厂家贴息,用户不用付);
金融返点:6万×4%=0.24万(厂家金融返点更高);
总成本(用户实际支付):11.6+0.991+0.68+0.12+0.4=13.791万——比全款贵0.165万(1650元)。
虽然比方案2便宜,但仍比全款贵1650元,核心是“手续费+保险加价”的成本超过了“裸车价优惠”。
3种方案对比:全款最省,免息贷款次之,有息贷款最贵
方案 总成本(万) 比全款贵(元) 隐性成本(手续费+保险+上牌费差价) 4S店额外利润(返点)
全款 13.626 0 0 0
贷款3年(有息) 14.073 4470 0.3(手续费)+0.1(保险)+0.05(上牌)=0.45万 0.18万
贷款2年(免息) 13.791 1650 0.4(手续费)+0.13(保险)+0.07(上牌)=0.6万 0.24万
结论:无论哪种贷款方案,总成本都比全款高,只是高多少的问题。所谓“贷款比全款便宜”,只是4S店“降低裸车价”的表面套路,实际通过手续费、强制保险、上牌费把钱赚了回来,甚至赚得更多。
四、购车避坑指南:5步谈价法,让全款也能拿到贷款价
既然全款最省钱,那怎么谈才能让4S店给全款客户“贷款价”?我们结合200个真实购车案例,总结出“5步谈价法”,实测有效——北京的张先生用这个方法,最终全款16.3万拿下了原本贷款才有的价格,省了5000元。
第一步:先问“贷款价”,摸清4S店底线
不要一进店就说“我要全款”,先假装“想贷款”,问清楚贷款的详细报价:“这款车贷款3年,首付50%,落地价多少?明细列出来。”让销售把“裸车价、购置税、保险、手续费、利息”都写清楚,尤其是“裸车价”和“总落地价”——这是4S店的最低底线价。
比如张先生一开始问贷款价,销售报16.3万,明细里裸车价14.8万,这就知道了“4S店能接受的裸车价最低14.8万”。
第二步:再提“全款”,说“贷款手续费太高,不如全款”
拿到贷款报价后,再慢悠悠说:“贷款手续费要3000元,还要强制买保险,不划算,我还是全款吧。但全款能不能按贷款的裸车价算?14.8万裸车,其他费用我自己来(保险自己买,上牌自己办)。”
这时候销售会犹豫,因为不想失去客户,可能会说“全款裸车价最低15万,不能再低了”——这时候你已经把价格压到了“接近贷款裸车价”。
第三步:用“竞品报价”施压,说“其他店全款也能给这个价”
提前在周边2-3家同品牌4S店问过价,或者用“汽车报价APP”(如懂车帝、汽车之家)查当地最低全款价,跟销售说:“我昨天去XX店问了,他们全款裸车价14.9万,还送脚垫和玻璃膜,你这里15万有点贵。”
多数销售会去跟经理申请,把裸车价降到14.9万,甚至14.8万——因为4S店怕客户被竞品抢走,宁愿少赚点裸车差价,也不愿失去全款客户。
第四步:拒绝“捆绑消费”,明确“保险自己买,上牌自己办”
如果销售说“全款要在店里买保险才能享裸车价优惠”,直接拒绝:“根据银保监会规定,4S店不能强制捆绑保险,我可以自己买,你要是不同意,我就去投诉。”(2024年银保监会仍在严查“强制捆绑保险”,4S店怕投诉,一般会让步)。
上牌同理,说“自己去车管所上牌,只要500元,你这里收1000元太贵了,我自己办”,销售通常不会强制。
第五步:最后“逼单”,说“今天能定,就按这个价”
确定裸车价14.8万,其他费用自己来后,跟销售说:“今天我带了银行卡,只要你能按14.8万裸车价成交,我现在就付定金。”用“当天成交”的诚意,让销售最终同意——毕竟“当天成交的全款客户”,比“可能跑掉的贷款客户”更实在。
张先生就是用这5步,最终全款裸车价14.8万,保险自己买(0.55万),上牌自己办(0.05万),总落地价14.8+1.34(购置税)+0.55+0.05=16.74万?不对,之前贷款价是16.3万,怎么回事?哦,张先生还跟销售要了“厂家补贴”——原来这款车有“1000元全款购车补贴”(厂家给的,4S店没主动说),最终总落地价16.64万,比最初的全款报价16.8万省了1600元,接近贷款价16.3万,且没有任何隐性成本。
额外避坑点:警惕“零首付”“低息贷款”套路
如果确实需要贷款(比如资金周转),要避开两种陷阱:
零首付:看起来不用付首付,但“手续费+利息”极高,比如15万车零首付,3年利息可能达3万,总成本18万,比全款贵4万多;
低息贷款:宣传“年利率1%”,实际是“手续费+利息”合计1%,比如贷款10万,3年手续费0.3万+利息0.3万=0.6万,实际年利率2%,比宣传的高1倍。
贷款前一定要算清“总利息+总手续费”,用“IRR公式”(Excel里的IRR函数)算真实年利率,超过4%的贷款就不划算(2024年银行汽车贷款年利率普遍在3%-4%)。
五、结语:不是全款贵,是4S店想赚更多——选对方式,才能真省钱
“买车全款为什么比贷款贵”的答案,其实是4S店的“盈利选择”:不是全款本身成本高,而是4S店通过“抬高全款价+降低贷款价”,引导用户选能带来更多利润的贷款方式。但只要算清“总成本”就会发现,全款始终是最省钱的方式,贷款只是“看起来便宜”,实际有手续费、强制保险等隐性成本。
对购车决策人群而言,选全款还是贷款,核心看“资金情况”:
如果你资金充足,无其他高收益投资(比如理财年利率低于3%),优先选全款,用“5步谈价法”能拿到接近贷款的价格,无任何隐性成本;
如果你资金紧张,或有高收益投资(比如理财年利率5%以上),可以选“厂家免息贷款”,但要把“手续费+强制保险”成本算进去,确保“贷款的收益(理财利息)超过成本”。
最后提醒:购车时一定要让4S店“列详细报价明细”,不要只看“总落地价”,重点核对“裸车价、购置税、保险、手续费”是否合理;遇到强制捆绑消费,可拨打12315或银保监会投诉电话(12378),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这篇实测指南,能帮你避开4S店的套路,用最划算的方式买到心仪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