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炉的6月汽车数据,我扫了一眼,差点把我的保温杯扔了。
一个数字,就一个数字,45.8%。
什么意思?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快干到一半了。讲真,这个数字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背后那种“不装了,摊牌了”的癫狂气质。这意味着,马路上每开过去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带电的,或者说,很快就是两台里必然有一台是带电的。这已经不是什么趋势,也不是什么风口,这就是一场已经打到巷战阶段的闪电战,油车被按在地上摩擦,连喊疼的机会都没有。
以前大家还讲点武德,你降八百,我送个脚垫,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呢?现在是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整个市场不是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蛊盆,所有车企都是里面的毒虫,最后只能活一个。你看那个数据,产销同比增长百分之二三十,看起来欣欣向荣对吧?但你把这战报翻译一下,就是“伤亡同比增长百分之二三十”。增长的不是销量,是所有人的精神内耗和财务报表上的赤字。
很多朋友问,现在车企到底在卷什么?我告诉你,他们在卷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名为“我先发疯,看谁敢跟”的行为艺术。
你以为他们在卷技术?什么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别逗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的芯片,而在中国四线城市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任何一个AI模型,你把它扔到早高峰的菜市场路口,让它跟一群买菜大爷大妈和不讲理的老头乐斗智斗勇,不出三分钟,它的CPU就得烧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混沌场景,马斯克看了都得流泪,说好的星辰大海呢?怎么被老头乐干沉默了。所以说,所有PPT上酷炫的技术,在不讲理的现实面前,都是“机你太美”。
你以为他们在卷价格?15-20万区间成了血肉磨坊,销量同比大增16.8%。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既想要又要,而车企的回应是,给你给你都给你。电池不要钱,沙发不要钱,冰箱彩电不要钱,恨不得车都不要钱。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这种竞争已经不是掀桌子了,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谁也别吃,一起在废墟上打咏春。
我作为一个被消费主义反复蹂躏的中年人,我看现在的新车发布会,心态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觉得他们整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什么零重力座椅、车载无人机,纯属不务正业。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特别带劲。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我知道那种感觉。买特斯拉的人,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他是在捍卫一种信仰,一种“我比你懂未来”的优越感。就像果粉一样,你说他不好,他会跟你急。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现在,国产车企们悟了,他们发现,原来车子最值钱的部分,是可以让用户产生非理性崇拜的“品牌玄学”。
所以他们开始造神,开始讲故事,开始把自己拟人化。你看蔚来的李斌老师,他的精神状态就非常值得我们关心和学习,他不是在卖车,他是在经营一个高端社区,是在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他的车可以换电,这个技术牛不牛?当然牛。但更牛的是,它创造了一个“任意门”的玄学概念,让你觉得你的车永远不会抛锚。这就是信仰,这就是宗教。
妈的,消费者都快被这些名词搞疯了!
再看出口数据,新能源车出口同比增长1.4倍。插混更是重量级,暴增2.4倍。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我们的“内卷心法”已经开始对外输出了。以前我们是把衣服鞋子卖给老外,现在我们把“修仙法宝”卖给他们。比亚迪带着一群小弟,浩浩荡荡地开到欧洲、东南亚,这不是去卖车,这是去开宗立派的。老外们开着我们这些带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电动爹,估计世界观都得重塑,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说好的基础科学呢?怎么你们直接开始修仙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比作修仙还是太温柔了,这帮人明明是在演《道诡异仙》,一个个都疯得非常有层次感。他们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把油车的逻辑、把传统豪华品牌的逻辑、把过去一百年汽车工业的逻辑,全部打成了飞灰。
讲真,最近看那个新出的什么仙侠剧,感觉还没车圈的剧情魔幻。人家的特效好歹是花钱做的,车圈这帮老板的PPT特效,感觉都是自己用美图秀秀P的。
你看那个市场格局,前十五家企业占了95.1%的销量。你以为这是市场集中的信号?你以为头部玩家就稳了吗?错!这95.1%才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都在彼此的斩杀线上,每天都在研究怎么给对方一个背刺。剩下的4.9%反而在安全地带吃瓜看戏,因为大哥们打架,顾不上他们。上面是神仙打架,下面是凡人渡劫。
所以,别再分析什么数据了,别再聊什么技术路线了。当下的中国车圈,唯一的真理就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态。这种all in的疯狂,这种把油门踩到底,前面是悬崖也绝不松脚的癫狂,才是这堆冰冷数据背后,最真实,也最迷人的地方。
就问你怕不怕?反正我是怕了,然后默默打开了我的股票软件。加大,加大,必须加大。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