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M7 DMH纯电续航实测166.5km,15万级插混新标杆
插混车这几年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就说前阵子我表哥买的那台某品牌“标称120km纯电”,夏天一开空调,实际能跑80km都算烧高香。充电桩抢不过外卖小哥,一周三次排队等得心烦气躁。表哥常挂嘴边一句话:既没油车的爽快,也没纯电的省钱,夹在中间像夹心饼干。
有次小区门口碰到邻居老林,他那辆老款插混,说满格一出门挺带劲,一旦掉到馈电模式,就跟被抽了筋似的。“销售当初吹得飞起,用起来全是泪。”老林叹着气,“现在买这种车就是想啥都要,可用下来总差点意思。”
网上搜了一圈,这种吐槽还真不少——续航虚标、充电频繁、体验不上不下。这年头,大伙对“纯电续航”已经不是随便听听,而是真把它当成硬需求来挑刺儿。尤其家里有娃,每天通勤接送,再加上偶尔周末自驾郊游,不靠谱的续航直接劝退。
但最近上海那边传来个消息,说荣威M7 DMH这个新款B级插混轿车,把同价位(15万以内)纯电续航拉到了160km,还不是实验室数据,是媒体实地测出来166.5km——达成率104%。听说还是崇明岛环岛跑出来,两个人加摄影器材,全程空调22度开着,比日常用法还苛刻点。这成绩,让我想起群里一个维修师傅讲过:“现在厂商敢反向虚标,才是真的牛。”
其实这事背后靠的是技术底子。据说荣威自己研发的新一代DMH超级混动系统,有个叫“能量域”的热管理黑科技,会自动分配每度电怎么花,比如高速时优先保障动力输出,把空调功耗降下去;堵车的时候则疯狂回收动能,不浪费一点点。
还有那个PICU六合一升级控制单元,据懂行朋友解释,就是发动机、变速箱、电池这些核心部件协同起来,比传统系统快半拍。不夸张地说,你猛踩油门,它马上就知道该谁发力,该怎么切换驱动模式。我之前见过别家类似配置,但总觉得响应慢半拍,有时候急刹或突然提速会卡顿一下,这台M7据群友自测反馈顺畅多了。
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拆解后的感受,说这个车型用了改良版锂离子配方,把放电脉冲和安全系数都抠得死死的。“不像以前那些只看账面容量,到头来全是‘虚胖’。”工程师私下也承认,现在做不到100%精确,但把误差压到3%以内已经很厉害了。
再横向比一下,同价位比亚迪汉DM-i大概125公里左右,星耀8号称130公里,这台荣威直接甩出去30-50公里优势。有个朋友专门拿他老婆上下班路线试了一趟,以前每天下班剩余10公里就开始慌,现在还能多跑两天才考虑补能。他打趣道:“终于不用为最后几公里焦虑。”
聊到实际使用,我发现很多细节容易被忽略。例如这19.7kWh的大块头动力包,如果晚上11点后居民谷时充满,只要七块钱不到。一周五天通勤(每天30多公里),基本不用操心中途找桩的问题。而且市区短途比如从徐汇去朱家角古镇玩,全程80多公里回来还能剩40km可用,不像以前必须盘算哪儿有免费停车带充电桩,否则回程路上怕趴窝。
养护方面,小区微信群有人问冬季掉不掉链子。我特意请教修理厂王师傅,他直言目前上海湿冷天气下只要定期检查冷却液和高压线束接口,并不会出现明显衰减。但他提醒一句:“别信网上传言什么十年免维护,高压部分还是一年查一次保险些。”至于保养费用,目前首保免费,小项目价格透明,没有暗坑(至少群友们暂时没遇见)。
配置上还有几个冷门设计,比如副驾驶座椅可以“一键午休”,靠背躺平角度大,中午办公室楼下眯一觉很舒服。另外方向盘加热功能据说是北方用户福利,在南方倒也凑合,下雨潮湿手不凉就是福气。音响系统支持手机蓝牙双设备同时连接,上次两个娃抢歌单居然互不干扰,也算贴心的小细节吧。有段时间谣传后备厢空间缩水,其实实际打开看看并没有牺牲太多储物能力,我装婴儿推车+两箱饮料绰绰有余,只不过隔板位置需要重新适应一下而已。
长途表现更值得说道,比如春节期间亲戚一家四口从上海杀去杭州180多公里,中间完全不用补能,全程亏电油耗2.9L/100km左右。这成绩让老司机李叔啧啧称奇,“以前都是燃油随便造,现在你看连烧油都省着花咯!”
市场风向也变了,以前图绿牌政策红利的人不少,如今大家更关心真实体验和成本控制。据汽车圈内部消息,今年行业统计显示用户对插混车型心理预期已从100提升到150以上,所以厂家不得不卷技术堆参数。而且荣威这套1.5L超效发动机热效率43%,再配98%的机械传动双擎变速箱,从根本上把损耗降到底线。“别光盯数字,看长远稳定性才关键!”这是我们技师组聚餐经常聊的话题,也是决定二手残值的重要参考之一。(顺带提一句,有人担忧以后换代贬值快,目前来看第一批入手的不少准新二手价格还挺坚挺。)
写完这些琐碎杂谈,其实更多只是生活里的碎片记录罢了。有时候晚上楼下遛弯,看见邻居给他的M7 DMH擦玻璃,还笑嘻嘻念叨:“终于不用天天惦记去哪找桩啦!”这种满足感,大概只有真正折腾过各种新能源之后才能体会吧——毕竟谁愿意为最后10公里发愁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落于正文各处,包括维修技师、微信群讨论及相关用户自述等渠道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