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新车那会儿,我和朋友小王都兴奋得不行。他天天捧着说明书研究保养问题,我倒是觉得车能开就行。结果首保那天,我俩一起去了4S店,小王全程追着技师问东问西,我却在休息室刷手机。等账单出来时,小王突然拽住我:“首保都这么贵,以后每半年都得来挨一刀?”这话让我也愣住了——首保过后,难道每次保养都得被4S店“绑架”?
一、首保这道坎,为什么必须跨过去?
记得去年冬天,同事老张买了辆国产SUV。他听说首保可以免费,硬生生等到仪表盘跳出保养提示才去4S店。结果技师检查时发现发动机渗油,一问才知道他三个月只开了800公里。老张理直气壮:“不是说5000公里才保养吗?”4S店的人直摇头:“您这车首保是3个月或5000公里先到为准,现在机油都氧化了。”
像老张这样“卡着里程数”吃亏的车主真不少。新车出厂时,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都需要磨合。首保就像给新生儿做体检,技师要检查螺丝是否松动、油液是否变质。有些车型首保只做全面检查,真正的换机油要等到二保。如果这时候图便宜去路边摊,学徒工可能连螺丝该拧几圈都不知道,万一漏检关键问题,后期维修费能买半辆车。
二、4S店保养的“黄金甲”与“软肋”
表姐家那辆开了五年的日系车,至今还在4S店保养。她总说:“人家用的原厂滤芯,换油时连螺丝垫片都给你换新的。”去年夏天她开车去西藏,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同行的车都出现动力衰减,唯独她的车稳稳当当。这种原厂配件带来的可靠性,确实让人安心。
但4S店的账单总能让人心跳加速。我邻居小李就吃过亏:他那辆美系车在4S店换次机油要800块,用的还是半合成机油。后来他找到相熟的修理厂,同样的价格换上了全合成机油,老板还送了个空调滤芯。更气人的是,有次他按4S店要求的半年周期去保养,结果发现上次换的机油才跑了3000公里。“这不是把牛奶当白开水倒吗?”小李现在逢人就吐槽。
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要注意“游戏规则”
去年我陪发小买车时,销售经理信誓旦旦说:“不在我们这儿保养就脱保!”吓得他差点多掏两千块办保养卡。后来查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才知道,只要在有资质的维修店保养并保留记录,厂家照样得保修。现在他那辆国产电动车都在小区门口的连锁店保养,省下的钱够加两年电费。
不过选外面店铺真要擦亮眼。我同事遇到过糟心事:图便宜找了家“老师傅”开的店,结果换的刹车片居然比原厂件薄了2毫米。有次下大雨刹车打滑,差点追尾前车。后来检测发现,用的根本是副厂件。现在他学聪明了,每次保养都要求现场拆包装,还要把旧件带走当证据。
四、老司机的“保养经”
开出租二十年的刘师傅有套独家秘籍。他那辆跑了60万公里的老捷达,从来都是“看菜吃饭”:全合成机油坚持跑到1万公里,空滤脏了就吹吹继续用。别人笑话他抠门,他却说:“车就像人,体检不能少,但也不能补品当饭吃。”去年验车时,尾气检测数据比某些新车还漂亮。
对于上班族来说,最实在的建议是“别被保养周期绑架”。像我每天通勤就10公里,硬按6个月周期保养,等于每年白扔两次机油钱。现在改成一年保养一次,用的全合成机油,既省心又省钱。至于那些“三个月必须保养”的说法,除非你天天在沙漠里开,否则真没必要。
说到底,汽车保养就像谈恋爱——4S店是门当户对的相亲对象,外面的修理厂是自由恋爱。选哪个都没错,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下次保养前不妨多问几句:用的什么规格机油?能不能开发票?配件包装给我看看?掌握这些诀窍,既能守住钱包,又能让爱车青春常驻。毕竟车是为人服务的,别反过来被保养条款牵着鼻子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