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产业考察团重庆行:中德供应链合作现场纪实

德国汽车产业考察团重庆行:中德供应链合作现场纪实

7月的重庆,热得人脑壳发胀。那天一大早,我还在小区门口洗车,隔壁老王提着菜篮子过来,一边吐槽这鬼天气,一边八卦:“听说德国人来咱这儿考察汽车厂子了,你晓得不?”我当时还半信半疑,结果手机里微信群就炸开锅——商务委和永川区政府真把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协会、还有葛兴福院士这些大咖请来了。

据说会场气氛挺正经,但也有意思。章主任上台先讲了一通重庆的社会和经济情况,说起本地汽车产业,那语气跟介绍自家娃一样骄傲。他反复强调重庆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整车基地,这话我认——身边亲戚朋友好几个都在汽配厂上班。政策支持、未来规划啥的,他也没少提,还许诺要给德国企业最方便投资环境。这些话听着耳熟,不过外宾们貌似很买账。

常区长则直接甩出“新能源+智能网联”这个概念,说永川现在搞的是全链条,从整车到零部件再到研发检测,一个不少。我记得去年去永川看朋友,他带我路过新开的工业园,几乎每个厂门口都停着新款SUV,有点像变形金刚聚会。据群友爆料,现在那片已经进驻了五十多家相关企业,大大小小,加起来产值能破千亿。

德国汽车产业考察团重庆行:中德供应链合作现场纪实-有驾

会上有个插曲。有位德方代表聊起他们搞碳中和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那套经验,还顺嘴夸了一句:“你们这里地理位置不错,将来市场潜力很大。”他旁边翻译妹子四川普通话夹杂点德味儿,把“协同创新”念成了“鞋童创新”,底下差点有人笑出声。

当天签约环节倒挺隆重:市商务委、永川政府,还有那个德国对外贸易协会一起敲定战略合作协议,要共建什么西南技术创新中心,还有葛院士工作站啥的。我想起前阵子邻居修电动车电池,总嚷嚷找不到靠谱维修师傅,要是以后真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也许咱们社区的小修理铺都能升级换代,不再只会补胎充气那么简单了。

对接会后头更热闹。各路汽配公司“一对一”拉群洽谈,有位做线束的小老板回来吹牛,说跟一家德企初步谈妥供货意向。他私下里感慨:“以前总觉得外国标准高不可攀,其实沟通下来发现,对方也怕中国供应商不靠谱。”

说到参观环节,这次长安全球研发中心可是重点之一。我去年去试驾新能源的时候见识过他们实验室,那堆设备比医院CT机还吓人。这回听说专门展示了CHN平台、“金钟罩”电池之类的新玩意儿,还有智驾AI系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前两天刚遇见一个装配师傅抱怨新平台装配工艺太复杂,“手忙脚乱像打麻将”。不过技术确实牛,有师傅调侃,以后学修车要先学编程才行。

德国汽车产业考察团重庆行:中德供应链合作现场纪实-有驾

赛力斯超级工厂也是热门打卡地,据微信群照片显示,他们主推柔性化生产线,就是流水线上机器人比人工多三倍,全透明监控,看起来科技感爆棚。有销售悄悄透露,新出的智慧车型其实内饰用料一般,但软件体验提升明显,尤其自动泊车功能,经常让客户误以为自己开上高级豪华品牌。“软件定义汽车”,这词最近被用烂,可实际体验嘛……偶尔还是掉链子的,比如导航死机、小屏幕黑屏这些事,在售后群里天天有人吐槽。不过整体方向大家还是认可,只盼别光炒概念忽略基本质量吧!

至于长城永川基地,更偏重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绿色工艺。某次保养时技师闲聊,说他们现在连焊接烟尘收集系统都是全自动,每年环保部门查一次,都拿出来显摆。“精益生产”的标语贴得到处都是。但有老司机提醒,新设备虽然省人工,但维修成本高,一旦坏起来,小作坊根本修不起,只能等厂家派专员远程指导或者飞来抢修一次。所以不是所有数字化转型都适合老百姓需求,这种事业内心知肚明但不便明说罢了。

最后还有利勃海尔机械(重庆)有限公司,他们主攻轻量化部件、新能源核心零件开发。本地传言,他们某款铝合金副车架据称比传统钢制轻30%,但价格贵出不少,所以真正落地普及速度慢。不少二手贩子甚至建议买老款钢架更皮实耐造,用几年随便折腾不会断裂变形。这种冷知识平时只有圈内人才懂,多问几句才知道猫腻在哪儿。

整个活动下来,不只是走马观花那么简单。据参加座谈的人透露,中德双方讨论最多的话题其实不是炫技,而是怎么解决供应链突发状况,比如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涨价等问题。一位参与者回现在行业变化太快,再牛的平台也扛不住全球市场波动,“谁能灵活应变谁就活得久”。

德国汽车产业考察团重庆行:中德供应链合作现场纪实-有驾

结尾插播个趣闻:活动结束第二天,小区楼下又聚了一帮爱凑热闹的大爷大妈议论,说以后咱们国产新车型可能越来越像欧洲风格,不知道轮胎耐磨度还能不能撑住山城这种暴晒+急弯组合?反正作为普通用户,我只希望以后去4S店报修不要排队排到怀疑人生就谢天谢地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源自现场参与者及相关行业从业者日常交流整理,如需深究可自行查询官方渠道或咨询专业人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