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

最近,相信很多人的手机都被一条消息给刷屏了,标题大都类似“9月1日起,电动车迎来大变革”,后面还跟着一串听起来挺吓人的词:“3禁5罚2扣”。

这一下子让不少每天骑着电动车上班、买菜、接送孩子的朋友们心里犯了嘀咕。

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不是以后骑车出门就得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罚款扣车了?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件事,把里头的门道给说清楚。

首先,咱们得先弄明白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所谓的“9月1日全国统一新规”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它更像是一个总结性的说法,把全国各地近期正在执行或者即将到期的一些电动车管理政策给汇总到了一起。

它并不是一部突然颁布的全新法律,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很多规定,比如骑车要戴头盔,不能闯红灯,其实早就写在交通安全法里了,只不过以前在一些地方,管理上可能没那么严格。

而9月1日这个时间点,之所以被反复提及,主要是因为全国有许多城市,之前给那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非标车”设置的过渡期限,正好在这个时候集中到期了。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这就好比学校早就通知了大家考试的时间,现在时间到了,监考老师要开始严格执行考场纪律了,对于没准备好的同学来说,自然会感觉压力很大。

这里还要特别澄清一个在网上流传很广的错误信息。

有些文章里提到,说9月1日要实施一个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编号是GB 17761-2024,还说新标准取消了脚蹬子,把车重上限提高到了63公斤。

这个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

目前我们国家电动自行车唯一的、正在执行的国家标准,依然是2019年4月15日开始实施的GB 17761-2018版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

这个标准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而且必须要有脚踏骑行能力。

大家现在去正规商店买车,合格证上写的也都是这个标准。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至于那个所谓的“2024新标”,很可能是某些人把电动摩托车的标准,或者是一些还在行业内部讨论的草案给误读或者混淆了。

所以大家心里要有数,别被这些不实信息给误导了。

搞清楚了背景,咱们再来一条一条地分析这个“3禁5罚2扣”具体指的是什么,看看它们到底合不合理。

先说“3禁”,也就是三条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第一条是禁止无牌上路。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给电动车上牌照,就跟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身份证一样。

车牌就是这辆车的“身份证明”。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有了它,万一车子被盗了,或者发生了交通事故,交管部门就能很快地追查到车辆信息。

如果没有牌照,一辆车混在千千万万的车流里,出了事想找责任人就非常困难了。

这既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负责,也是对车主自己财产和安全的一种保障。

第二条是禁止无证驾驶。

这一点是很多人最容易搞混的地方,需要特别解释一下。

这里的“证”指的是摩托车驾驶证,它针对的不是所有电动车,而是那些被划归为机动车管理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

怎么区分呢?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速度。

按照“新国标”,时速在25公里以下的,属于非机动车,也就是我们说的电动自行车,骑它是不需要驾驶证的。

但是,如果你买的车,设计时速超过了25公里,甚至能跑到五六十公里,那它在法律上就已经被定义为电动摩托车了。

开机动车上路,自然就需要相应的驾驶证,比如D证或者E证。

你想想看,你开着一台速度堪比摩托车的车,却没有任何驾驶技能的考核和证明,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路上的其他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条是禁止非法改装。

最典型的就是私自加装雨棚、遮阳伞。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很多人觉得这能遮风挡雨,挺方便。

但从安全角度看,这简直是给自己装上了一个“不定时炸弹”。

宽大的雨棚会严重影响骑车时的平衡,尤其是在刮风或者转弯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车辆侧翻。

而且,它还会严重遮挡你的视线,形成很大的盲区,旁边有车或者有行人你可能根本就看不到。

所以,交警在路上看到这种改装车,要求当场拆除,真不是故意刁难你,而是在帮你消除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接下来说“5罚”,这五种行为被查到,是明确要进行罚款处理的。

一是酒驾醉驾,很多人觉得喝了酒开汽车是酒驾,骑个电动车不算什么。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这个想法大错特错,酒精会严重影响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骑电动车同样非常危险,一旦被查获,处罚标准是参照机动车的,后果很严重。

二是非法运营,也就是用电动两轮车、三轮车拉客赚钱。

这种车没有营运资质,也没有给乘客买相应的保险,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

三是违规充电,特别是从楼上拉一根很长的电线下来给车充电,也就是“飞线充电”,还有把电池拿到家里充电。

这两种行为的火灾风险极高,电线老化、电池短路都可能引发火灾,近年来因此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所以必须严查严罚。

四是不戴安全头盔,头盔是骑行者最后的生命防线,在发生碰撞时能有效保护头部,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五是违反交通规则,比如闯红灯、逆行、在机动车道上乱窜、乱停乱放等,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更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9月1日起,电动车新规来了,3禁5罚2扣,处罚明确-有驾

最后是“2扣”,就是两种车一旦被查到,车辆会被直接扣留。

第一种就是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非标车”。

在过渡期结束之后,这些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车辆就失去了合法上路的权利,继续开出来,被查到扣车是必然的结果。

第二种是报废车辆。

任何车辆都有它的使用寿命,电动车用到一定年限,车架、刹车、线路都会严重老化,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继续使用就如同一个移动的“定时炸弹”。

对于这种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交管部门进行强制扣留,也是为了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所以,咱们把这些规定都拆开来看,就会发现,它们的核心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全”。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电动车大国”,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亿辆,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一个清晰、严格的管理规则,那马路上的秩序和安全就无从谈起。

这些规定或许在短期内会让一些车主觉得不太方便,但从长远来看,一个更加规范、有序、安全的出行环境,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抱怨规则太严,而是主动去了解规则、遵守规则,提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车子是否合规、牌照是否齐全,养成戴头盔、不违章的好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平安出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