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刚过,武威这地方又开始热闹起来了。9月29号,武威市在凉州区文化广场启动了庆国庆 迎中秋商品展销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说白了,就是借着国庆和中秋档期,把消费这件事给推一波。现场不仅文化广场热闹,南城门广场、金仕恒泰汽车城、新圣园家居广场都设了分会场,感觉整个城区都被逛起来了。
我有个朋友小张,在金仕恒泰汽车城卖车,刚给我说起现场那动静:车比国庆第一天还多,咨询的客户明显也多了,尤其新能源汽车那块,大家挺关注电动车。他还特意提到,这次活动注入了400万促消费专项资金,加上县区那边360万,发放的电子消费券差不多7.2万张,确实给了不少实惠。虽说这些数字听上去有点泛,但整体感觉还真挺给力。
说到新能源汽车,我估摸着这个优惠力度,其实算是目前市场上少见的,毕竟这么多资金直接往购车补贴上投,硬是让一台20多万的新能源车裸车价降了个5%-8%。这还得看你在哪个展点买,毕竟南城那边主推电动自行车,文化广场才是新能源车的主阵地,展出的车型也更丰富。销售人员那阵子跟我说,促销力度背后还带动了金融和保险等一条龙服务,对不少想买车的年轻人挺实用。
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汽车购新活动还包括旧车置换和二手车交易环节。对老车主来说,这无疑是能把手里的老物件给换成新车的一次不错机会。说实话,我之前总觉得这些促销活动大多就是搞个花头,消费者没啥实惠,但看了场子,才知这种以旧换新政策着实能让那些准备换车但犹豫的人下定决心。小张那边反馈就是,有两三个客户专门为了旧车政策过来的,虽然最后成交不确定,但气氛非常好。
顺带说句,家居和百货并没有被淡化,新圣园家居广场和居然之家显得特别活跃。现场中秋特色商品啊、家装产品啥的都摆得满满当当,周末去逛的年轻家庭数量明显多。感觉这场展销不单是卖东西,更像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大汇演。万达广场和星光购物中心主打中秋的文创商品,那种借着节庆氛围带动消费的套路跟汽车比起来,讲究的是情怀和体验,差异挺大。
稍微跑个题,我还挺好奇,现在这么大规模的促消费活动,背后的供应链压力怎么调配的。毕竟汽车和家电,不是超市货架上攒几件就能上的活。研发周期长,生产线满负荷,供应链遇堵,怎么办?小张笑着跟我说:你看吧,这就像一个复杂拼图,厂商得提前3-6个月甚至更久开始筹备,根本不可能临时加码。活动前这几个月,他们得盯着零部件供应,保生产线不停。再有就是跟渠道商磨,要保证优惠力度且不砸牌子。这我就理解了,促销不是你一拍脑袋就能搞定,掺着供应链博弈在里面。
不过我得承认,最开始我提到整体优惠力度挺够的说法有点泛了。毕竟这次活动的重点在区域性推广,涉及多家企业,差异还是挺大。像电动自行车展销,就和新能源汽车销售逻辑完全不一样,优惠力度和市场反应也没法合二为一比较。另外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厂家、经销商和金融单位三方游走也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味,不是说补贴多少,消费者就肯定买单。
说到汽车价格,刚心算了一下,从厂家直销到终端优惠,消费者最终花的钱大约比平时少了个5千到1万块钱左右,视车型和活动点不同。对上班族来说,这差不多能抵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了。你觉得这力度够刺激换车吗?我有点怀疑,尤其新能源车的保值率还不确定,有些人心里还是打鼓的。
同样,这类活动中我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后续的服务和保养问题。车卖出去了,维修渠道跟不上,消费者体验反而会掉链子。凉州区那边,据说有46家汽车相关企业参与,这个基数从理论上能支撑起还算完整的售后网络,但实际情况如何,还得跑现场多看看。
走马观花间,活动的多样性让我觉得武威这波操作还是挺有意思。700多家企业同台竞技,汽车、家电到百货一块儿繁荣,这种跨界融合在小城市不多见。展销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感觉更有诚意。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们想想:如果你手头有一辆老车和四五万块预算,是冲着补贴换新能源还是等等看?我自己半天没想明白,因为老车还能开,新节奏也怕跟不上,就像这次活动,优惠虽好,但到底是甜头还是暂时激活,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