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掀桌子,友商们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

买车这事儿,最近越来越像开盲盒。

你以为卷价格已经是极限了,结果人家直接掀桌子,开始卷配置了。这就好比你去楼下馆子吃碗面,老板没给你打折,但默默往里加了双份牛肉、一个溏心蛋外加两根油条,吃完还问你:“哥,咸淡还行不?不行我再给你加勺酱。”

你第一反应不是占了便宜,而是老板是不是有什么把柄落我手里了。

比亚迪最近干的就是这事儿。

它没嚷嚷着降价八千,而是把一堆原本只在顶配或者高端品牌腾势上才有的“好东西”,直接塞进了十几万的车型里。什么云辇悬架、智能冰箱、高阶智驾,这些以前你得多掏十几万才能摸到的玩意儿,现在成了“阳光普照奖”。

最骚的操作是,这不是换代,就是老款的“加推版”。

翻译一下就是,衣服还是那件衣服,但口袋里给你塞满了华子和牛肉干。

这就很魔幻了,价格战打了半天,最后用户莫名其妙成了甲方爸爸,开始对着车企提需求,而车企还得笑脸相迎地改。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是王传福突然想做慈善,还是说牌打到这儿,不出王炸就得被人炸了?

要搞懂比亚迪这波操作,得先明白一个商业第一性原理:任何让你觉得“它亏了”的商业行为,背后一定藏着一个更大的“它赚了”的局。

比亚迪掀桌子,友商们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有驾

比亚迪不这么干,会死吗?

短期内死不了,但长期看,会被活活憋死。

汽车市场现在已经不是蓝海,是血海,而且是通了电的血海。前有特斯拉举着降价屠刀四处索命,后有吉利、小鹏这些饿狼围着你转圈,时不时还扑上来咬一口。大家都在降价,你比亚迪作为老大,不跟,就是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但纯降价是最low的打法,属于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就像打拳击,上来就跟对手换拳,比谁血厚,最后俩人都鼻青脸肿,场面难看。

比亚迪现在玩的是升级版,是商战里的“节奏控制”。它不跟你拼拳头硬,它在对手喘气的功夫,给你来一记闷拳。这一拳,叫“价值锚定”。

它在告诉市场一个新故事:别光看价格了,看看同样的价格,我能给你什么。

这就把战场从“价格”的二维平面,拉到了“体验”的三维空间。

拆解一下这个局里的四方博弈,就更清楚了。

首先是比亚迪自己。

它图什么?第一,清库存,给新款铺路。第二,用技术优势打时间差,把对手的“期货”变成我的“现货”。你的高端技术还在PPT上,我的已经装车跑在路上了。第三,也是最狠的,重塑“性价比”的定义。

以前的性价比是什么?是刀片电池。是DM-i混动。是那个看起来巨大的屏幕。

这玩意儿现在还有壁垒吗?

比亚迪掀桌子,友商们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有驾

有,一层窗户纸那么厚的壁垒。

当所有人都掌握了差不多的技术,你的优势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及格线。比亚迪必须拿出新东西来重新定义“值”。这个新东西,就是把高端体验“喂到嘴里”。

其次是竞争对手。

它们现在是什么心情?四个字:火烧眉毛。

比亚迪这一招,相当于在你家饭馆对面开了个米其林,然后卖沙县小吃的价格。你怎么办?你要么硬着头皮降价,把利润削成纸片。要么你也得学着上硬菜,把自己的研发成果赶紧下放。

但问题是,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供应链是出了名的成本控制大师,从电池到车机,很多都是自家的。它有底气把云辇这种东西往下放。你跟不跟?跟,可能利润直接崩盘;不跟,用户就会觉得你没诚意,是“丐版”。

这就叫阳谋,逼着你走我给你画好的路,而这条路上,我埋的全是雷。

再看用户。

用户是这场战争里唯一的纯粹受益者。

过去我们买车,看的是三大件,是品牌logo。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开惯了电车的用户,他们的需求变了。他们关心的是手机无线充到底有多快,车里的冰箱能不能冰可乐的同时给孩子温奶,后排的屏幕能不能让丈母娘安安静静看《甄嬛传》。

这些需求,过去被车企定义为“非刚需”,是需要加钱的“奢侈品”。

但比亚e迪现在告诉你,这些都是“刚需”。

这种变化是致命的。它让用户建立了一个新的心理账户。以后我看别的车,就会下意识地问:“为什么你连个冰箱都没有?”“都这个价了,悬架还不能调软硬?”

比亚迪掀桌子,友商们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有驾

一旦心智被占领,再想夺回来就难了。

最后是监管。

政策在里面扮演了一个“催化剂”的角色。新能源购置税减免延长,等于给了整个市场一个稳定期。大家不用赶着窗口期冲动消费,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挑,货比三家。

这就让那些只靠营销和“瞎积薄发”的品牌很难受,因为用户变得更精明,更看重实际体验。

所以你看,比亚迪这波操作,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加配不加价”,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认知作战”。

它在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和技术储备,发起了一场针对全行业的“价值重估”。

这种打法,在商业模式里叫“快种快收”。互联网行业最擅长这个,一个功能快速开发,快速上线,快速根据用户反馈迭代。现在,这套玩法被比亚迪搬到了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

过去车企改个杯架,可能都要等一次中期改款。现在用户吐槽没怀挡,指纹收集器,人家马上就在“加推版”里给你改了。这种响应速度,对于传统车企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么干会不会把腾势这些高端子品牌给打废了?

这种担心有道理,但格局小了。

当你的基础款车型都能提供越级的豪华体验时,你的高端品牌要做的,就不是在这些基础体验上做文章,而是要去探索更极致的性能、更前沿的科技和更深度的服务。

这就好比,当人人都能喝上纯净水的时候,卖矿泉水的人就得去讲水源地、讲微量元素、讲品牌故事。这是逼着自己向上升级。

比亚迪掀桌子,友商们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有驾

现在,压力来到了所有车企这边,也来到了10月10日的价格公布上。

如果价格不变,那就是白送,用户会用脚投票,把比亚迪的门槛踩烂。

比亚迪掀桌子,友商们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有驾

如果价格降得太多,那整个行业都会被拖入新一轮的成本血战,不知道又有多少新势力要在这个秋天“优化毕业”。

哪怕是稍微涨一点,只要用户觉得“值”,那就证明了一件事: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技术和体验,是真的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的。

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卷的已经不是电池度数,不是零百加速,甚至不是算力。

而是谁更懂,把一个普通人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这几十分钟里,他到底想要什么,又烦恼什么。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