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巴安高铁来了:350时速缩至5小时,拉动老区GDP增长1.2%

在今天的中国,还有这样一片土地:从成都坐火车到北京需要7个半小时,而当地特产要走出大山,得先颠簸一整天到最近的物流中心。这片土地就是川陕革命老区,12个县、1500万人口,曾为新中国诞生付出巨大牺牲,却因交通闭塞,发展脚步始终慢人一拍。不过,一条即将破土动工的高铁,正在改写这一切。

成巴安高铁来了:350时速缩至5小时,拉动老区GDP增长1.2%-有驾

这条全长566公里的成巴安高铁,将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把成都到北京的时间从7小时压缩到5小时。更重要的是,它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川陕老区的发展困局。数据显示,这条铁路预计每年能拉动沿线GDP增长1.2%,让1500万人直接受益。

成巴安高铁来了:350时速缩至5小时,拉动老区GDP增长1.2%-有驾

有人会问,西成高铁不是已经通了吗?没错,但西成高铁时速只有250公里,而且线路集中在秦岭北麓,对川东北的辐射有限。而成巴安高铁就像一把“战略匕首”,直插川陕腹地。它不仅速度更快,还串联起绵阳科技城、盐亭能源基地和达州物流枢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公铁水联运的模式,能让物流成本降低20%,中欧班列年货运量增加1000万吨。

成巴安高铁来了:350时速缩至5小时,拉动老区GDP增长1.2%-有驾

在通江县陈家坝村,8年生的青冈木上,一朵朵晶莹剔透的银耳正在孕育。过去,这些“软黄金”要靠卡车颠簸两天才能运到成都,现在搭上高铁,1.5小时就能直达成都双流机场,24小时内摆上北京、上海的货架。南江黄羊也迎来了春天,通过冷链物流,新鲜羊肉从屠宰到端上西安餐桌,全程不超过8小时。当地养殖户算了笔账:每公斤羊肉的运输成本降低了1.2元,年销售额能增长30%。

成巴安高铁来了:350时速缩至5小时,拉动老区GDP增长1.2%-有驾

这条铁路的建设难度超乎想象。巴中段75%的路段要打隧道,其中10公里的超长隧道群,就像在米仓山肚子里开了条“地下长廊”。更棘手的是米仓山保护区的路线调整,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线路不得不绕了个大弯,直接导致成本增加20%。不过,工程师们从郑万高铁那里学来了生态修复技术,通过BIM建模,不仅降低了15%的成本,还让铁路与自然和谐共生。

成巴安高铁来了:350时速缩至5小时,拉动老区GDP增长1.2%-有驾

高铁建设需要巨额资金,而成巴安高铁的收益率只有0.38%,30年才能回本。钱从哪儿来?三台县给出了答案。通过TOD开发模式,高铁站前的土地增值了3倍,政府用这笔钱反哺铁路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更妙的是社会资本的引入,200亿民间资本的注入,让这条铁路从“政府独奏”变成了“全民合唱”。

建设高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成巴安高铁采用了“三步走”策略:2025-2026年先建成都到三台的城际铁路,测试社会资本参与度;2027-2028年验证巴万段的生态技术,申请国家绿色基建试点;2029年后全段贯通并延伸至洛阳,形成京蓉第二通道。国家政策也在撑腰,国发〔2021〕27号文明确要求革命老区至少要有“一纵一横”高铁,成巴安高铁正是其中的关键一纵。

成巴安高铁来了:350时速缩至5小时,拉动老区GDP增长1.2%-有驾

成巴安高铁的意义,远不止于缩短几个小时的车程。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它是一座桥梁,连接起老区与外界的发展机遇;它更是一声号角,呼唤着跨省域协同发展的新范式。当通江银耳坐上高铁,当南江黄羊走进北京超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老区特产的逆袭,更是1500万人民对未来的希望。这条铁路告诉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没有一个地方会被遗忘,没有一个梦想不值得追逐。你期待这条高铁早日通车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