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8从五十万跳到三十万,我第一反应是,这价位蹦跶这么大,得有啥真功夫才行啊。开了辆老款ES8,旁边销售哥跟我说:其实买它,图的就是那换电站,一换就是三四分钟,比咱们快充方便多了。说实话,这种换电服务你没体验过很难感受,像是手机换电池那么容易,直接把车当成手机用,这对用户心态影响大。只是我以前觉得,服务好是附加值,影响没那么大。但最近换了想法,毕竟从供应链讲,这种换电标准对配套体系需求挺高,能支撑起来不灰溜溜的服务体系,反而才是硬通货。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蔚来在换电站布局上,截止2023年底,全国差不多有80座换电站(体感数据,样本有限),覆盖主要一二线城市。你想想,这相当于加油站网的一个小分支,但能不动声色地撑起用户随时换信心。这块是传统燃油车不具备的体验。
再说说价格差不多的问界M7。它家最大卖点就像亲戚说的:这车后排比我家客厅还舒服,感觉能住人。激光雷达加零重力座椅,配置把人惯坏了。光做一个后排娱乐系统就能让很多家庭卖点加分。相比之下,ES8虽然底子不错,但配置能用数据说话的没那么花哨。M7的激光雷达对很多老司机可能是鸡肋,但对准自动驾驶感兴趣的年轻人来说,挺香。问大家,看车你更看重啥?技术还是表面?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吉利银河M9。车长跨过五米,轴距3030毫米,这数字挺硬核。可为什么这车没做那么多炫酷的花里胡哨?这就像做饭,有些家常菜看着普普通通,但一天三顿吃下来才知道实实在在的味道。银河M9的省油跟续航数据听着不错,厂里告诉我插混系统调校得挺聪明,纯电能撑个三四十公里(体感估计,不算特别精确),日常通勤妥妥的。这车更像给家庭主妇做的,嫌麻烦跑给你省心。反倒是我之前说只有看颜值能决定销量,这话有点偏激,实际家庭用户还是更看实用。
极氪9X走的完全不一样路。插混+2.0T,零百三秒多,这配置放到大SUV里是少见的爆发力。朋友说:这车就像穿着西装的拳击手,高级又带劲。但是,性能猛兽就一定适合家用吗?我比较疑惑,这么大动力,日常开会不会变成场面上强行秀肌肉?而且对续航和经济性没那么友好,家庭尤其是有老人小孩的,真的需要这么暴躁的车吗?给爸妈开这车,我会忐忑。
传祺向往S9更像是个华为迷的福音。跟华为生态链打得死死的,问我会不会有割韭菜的嫌疑?有点。毕竟科技感带来的便捷,和厂家的绑定一样,实用但也有依赖感。讲真,谁不想用手机号打开车门直接中国芯全管,不过是不是买车要用华为账号,升级啥的还得捆绑?(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我看到这车,第一反应就是科技含量满格,价格又亲民,这撞在一起,不抢点市场才怪。你觉得用华为体系能不能影响一个家庭买车决策?聊聊呗。
临场小计算:如果极氪9X百公里加权成本粗算(燃油+电力折算)在40元左右,跟银河M9的30元比,差距明显,但极氪的性能也给钱开了个速度。家庭用车真得这样算?估计多掏点也能接受,毕竟买这类车的人对成本敏感度比普通人低不少。
回头看这五款车,全是车长超过五米的大块头,空间配置升级是真的,满足了多孩家庭的空间需求这点没毛病。以前这块市场被理想一家独大,现在大家一窝蜂进来,供应链压力大不大?供应链就像厨房的调味料,缺了哪味不行,谁擅长炒哪道菜就先赢一半。虽说大车身成本压力加大,供应链管控费劲,但车企都在努力突破这瓶颈。
我也得自我更正,之前说这些大六座SUV统一是百万块级大铁壳子,有点用词过激。看完它们内饰细节,配置性能,不少车型其实挺用心,只是它们要做的是平衡豪华感跟实用性,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且,不能只盯着价格和尺寸,用户体验是多层面的,可能每个家庭甚至每个成员心里有不同的需求。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么多车,你到底怎么选?真的得全家人开个会?还是单纯看钱包?比起车本身,日常用车时那种坐进第三排的伸展感,你会不会更放在心上?我一直觉得,空间感这种东西,不是单用数字能完全传达的。
想象一下,下周末全家人一起挤进其中一款,按动启动键,你们聊着哪款更合适,外头风是不是刚好把车窗吹起那点凉意?这才是车最真实的感觉。你还有什么想听我聊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