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L90空气悬架这事,实际上挺有意思的。说起它的那套全包围设计,我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脑海里直接冒出个画面:空气弹簧被困在一个大篮子里,不像一般车上那种裸露弹簧,反而像给弹簧套上了保护衣。这个篮子还直接跟车底板焊死,不是松松垮垮的摆件,听工程师说,这设计能把压在弹簧上的力更平均地散开。
记得跟同事聊起这个事儿,他随口说了句:就跟你背包背带宽不宽似的,宽的能分散重量,背起来舒服点,细窄肩带哪能顶得住这么大负荷?我感觉这比喻挺接地气。只是这个设计在这个价位里真不多见,算是乐道想用底盘细节抓人心的一个小亮点。
上个月我去4S店转了转,正好碰到位朋友问销售,同等价格下,乐道L90跟极氪001的空气悬架到底哪个舒服点? 销售笑着回答:L90的设计更新,过滤颠簸那块理论更细腻,但极氪001更调皮一点,运动味儿足。我心想,这倒是,很多时候大家光看参数不懂调校重要性。其实空气悬架这玩意儿,设计是基础,后续的调校才是灵魂。
说起调校,我就想提醒一句,之前我表达过空气悬架一定能解决颠簸感,那说法就有点绝对了。毕竟,虽说全包围设计帮忙让压力更均匀分布,过滤颠簸理论上更好,可听车主的反馈,第三排有的就出现了共振异响,这说明悬架调教和平衡振动传递还得精细。车那么大,第三排坐着的感受,特别依赖减振材料和整体隔音工艺。大家懂的,隔音差点,风噪路噪没法逃,但共振是更麻烦的东西。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细节很有意思——有位车主说他买了低配版L90,走在一些老破路上,后排嗡嗡响,像装了个小马达。这形容不上抖是共振的最佳写照。随便问他赔不赔钱换高配,他说没那么简单,毕竟票子都花在车上了,难不成买了又换?至于分得清共振和正常路噪,那门槛也不低。
这里想问问你们,选车时第三排空间之外,有多少人会专门去重点听悬架回馈?至少我身边的大多数,最多试试加速刹车,摸下方向感,悬架那块往往听个响就算了。你们呢?
讲到空气悬架,其实维修和供应链也挺复杂。空气悬架里面的压缩空气管路、弹簧、传感器像是人体神经和血管,有点儿像买了个高端扫地机器人,配套的滤芯、传感器坏了,一个个换得麻烦。乐道这套全包围的设计,为了分散压力,零件结构更紧凑,维修时拆卸步骤会更复杂。供应链上,这种模块的空气弹簧组不像普通钢弹簧那样普遍,出点问题,备件价格和等待周期都挂在心头。以前我换过个空气弹簧,总共成本差不多五千块(粗算,体感),而这个L90如果弹簧带那个大篮子的结构,总感觉拆装难度高,成本可能得翻一倍。
你们说,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到底乐道设计这全包围结构是不是真的对常见城市路况普遍适用?高峰期的坑洼路、拥堵路段的缓慢颠簸,真的都能很舒服?(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说回那个选择太多让人头疼的问题,L90低配和高配差价估计得有15万块钱(估算),这价格拉开了差距不小。按我粗浅的心算,这价格差不多能买辆紧凑型SUV的低配,能分享给亲戚用。换句话说,相当于你为了解决共振异响和噪音买了个豪华包,这种花钱买安心的过程,有多少人能理直气壮?高配是不是为了营销才强化调校?还是买高配真的能保证舒适?厂家的态度也很微妙。
这共振问题,难道是空气弹簧设计本身的问题?还是整车隔振不足?听维修师傅说,空气悬架底盘刚性要求更高,否则很容易产生共振。我猜测,这大概是过于强调柔软,反而让共鸣更易出场(样本有限)。但是不是车体结构硬度更大反而会更稳?这时候就像弹钢琴琴弦,紧了音准,松了容易乱响。
L90做空气悬架,可能是蔚来积累经验后的试水。从供应链角度,没有多少国产品牌能随意拿出空气悬架,而且能做成包围型基本显示底层技术在积淀。可问题是,蔚来体系里不少零部件共享,不排除有个地方偷工减料或者在低配上放松调校,走量就行的心态。相信这点我再把确切无误收回来点,毕竟没卖车,全靠猜测和小片段线索。你觉得呢?
我刚才翻相册,看到之前跑试驾的L90背后悬挂特写。那块钣金确实厚实,涂层也看起来比普通防锈好,看来是花真金白银了。可就是这放心用料+实际反馈组合,让人感到复杂。消费者在开这个车的时候,要不要在第三排那儿多花点耐心?还是直接标配个主动降噪耳塞?
感觉空气悬架是个好玩又难的东西。车企为什么非得搞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是为了让车跑得更平稳,还是为了卖点?有没有可能,喝着咖啡都能在底盘悬架上做文章,用户却没那么细致感知?
你有没有仔细留意过,车里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嗡嗡声,到底是来自哪里?悬架?还是车体内部零件共振?还是你一时紧张神经错觉?
就让我带着这些疑问,盯着L90的空气悬架,再看看它后排的那个嗡嗡声,继续等下一个老司机的反馈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