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就是蔚来汽车和江淮汽车合作开办的那个名叫“江来”的公司,正式宣布要注销解散了。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就是个公司关门的消息,但往深里看,这背后牵扯的是两家大车企未来的发展道路,以及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初蔚来和江淮合作,被看作是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联手的一段佳话,怎么合作得好好的,说散就散了呢?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聊一聊。
首先得说说蔚来汽车这边的情况。
大家对蔚来的印象,普遍是车子设计得漂亮,服务做得特别好,还有那个很厉害的换电技术。
但与这些光环并存的,是一个让蔚来和它的投资者们都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持续的亏损。
你看它的竞争对手,理想汽车早就开始赚钱了,小鹏汽车也对外说,估计今年年底就能实现盈利。
可蔚来呢?
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它一个季度就亏了将近69个亿,这些年累计亏损的钱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千亿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是每天都在烧掉巨额的资金。
所以,蔚来的创始人李斌压力非常大,他必须得想办法让公司尽快赚钱,给市场和投资人一个交代。
为了实现盈利这个目标,蔚来就得在各个方面精打细算,控制成本。
蔚来花钱的地方确实多,光是研发上就投了六百多亿,这些投入都直接算作了当期的费用,所以账面上看起来亏损就特别严重。
但除了研发,还有一个环节一直让蔚来觉得有点束手束脚,那就是生产制造。
从2016年开始,蔚来因为自己没有工厂和生产资质,就找了江淮汽车来帮忙代工生产。
这在当时是最好的选择,解决了蔚来从无到有的问题,像我们熟悉的ES8、ES6等车型,都是在江淮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
后来双方为了深化合作,在2021年还专门成立了合资的“江来”公司,继续生产蔚来的新车型。
但是,这种代工模式时间长了,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据蔚来内部的人士说,因为生产线是江淮的,很多管理和供应链也都是江淮的体系,蔚来在里面的话语权就比较有限。
举个例子,蔚来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了一个供应商,能提供质量更好、价格也更便宜的零部件。
但是,如果这个供应商不是江淮汽车自己圈子里的“老关系户”,想要进入生产流程就会遇到很多阻碍。
这就好比你请了个装修队来装修房子,你想用自己买的更环保、性价比更高的材料,但装修队长非要你用他小舅子卖的材料,价格还更贵,这就让人很难受了。
对于一个急需控制成本来实现盈利的公司来说,这种无法掌握主动权的状况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蔚来下定了决心,必须要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工厂。
在2023年底,蔚来花了大约31.6亿元,把之前和江淮合作的两个工厂的生产设备和资产都买了过来。
到了今年4月,蔚来终于正式获得了独立的生产资质。
这一下,蔚来就彻底实现了生产上的独立自主。
既然自己已经可以当家做主了,那么那个象征着代工合作历史的“江来”公司,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它被注销解散,是一个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什么突然的“分手”。
这对蔚来来说,是迈向独立、更好地控制成本、实现盈利目标的关键一步。
那么,另一边,和蔚来“分手”后的江淮汽车,是不是就前途渺茫了呢?
恰恰相反,江淮的转身速度非常快,而且目标非常明确。
说实话,江淮汽车这几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主营业务已经连续八年处于亏损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的补助和变卖资产来维持账面上的盈利。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如果再不找到新的出路,被淘汰的风险非常大。
和蔚来合作的这些年,江淮虽然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爆款新能源车,但也积累了宝贵的高端电动汽车制造经验。
现在,蔚来独立出去了,还留下了一笔三十多亿的工厂转让费。
江淮拿着这笔钱和这些年的经验,迅速找到了一个新的、而且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合作伙伴——华为。
江淮和华为的合作,可不是小打小闹,他们联手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超豪华汽车品牌,叫“尊界”。
为了这个新品牌,江淮可以说是倾其所有,不仅组建了超过五千人的研发和交付团队,还新建了顶级的超级工厂,总投资据说超过了一百个亿。
这个决心和投入,是巨大的。
他们推出的第一款车尊界S800,定位非常高,售价从七十多万到一百多万不等,直接对标的是宝马7系和奔驰S级这样的顶级豪华轿车。
在华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技术加持下,这款车一上市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首个月的大定订单就突破了6500辆。
对于一款国产百万级豪车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开端,也证明了江淮选择押宝华为的策略,在初期是成功的。
然而,事情总有两面性。
蔚来获得了独立,但盈利的压力依然巨大,现在工厂自负盈亏,每一分成本都要自己扛。
而江淮虽然傍上了华为这棵大树,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尊界S800虽然一炮而红,但它的定位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款能大规模跑量的车型。
一个车企想要健康发展,光靠一款撑门面的豪华车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能走进千家万户、贡献稳定销量的“基本盘”。
而目前,江淮汽车在普通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并不理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
这就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打造和运营一个豪华品牌,后续的研发、渠道建设、市场营销都需要持续不断地烧钱。
这些钱从哪里来?
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也就是卖出足够多的车来赚钱。
我们可以看看同在安徽的奇瑞汽车,它也和华为有合作,推出了智界品牌,但奇瑞并没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合作项目上。
奇瑞自身的风云、星途、捷途等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全面发力,销量节节攀升,形成了非常健康的业务结构。
这种既有合作又有强大自我的模式,显然更加稳健。
所以,从“江来”的解散,到江淮豪赌“尊界”,我们能看到中国车企在激烈竞争下的不同选择。
蔚来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自主的道路,而江淮则选择与强者联手,试图一步迈向高端。
这两条路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未来的市场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最终能走多远,还是要看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依靠别人,终究不如强大自己来得更可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