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

近日,各家跨国车企纷纷公布上半年营收数据财报,引发行业高度聚焦。数据显示,大众集团上半年营收1584亿欧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营业利润暴跌33%至67亿欧元;奥迪税后利润骤降37.5%,营业利润率降至3.3%的十年最低点;Stellantis运营亏损27亿欧元,北美市场利润率为负值;保时捷营业利润更是大幅暴跌67.1%,被迫放弃纯电优先战略。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关税大棒与电动化转型的夹击下,昔日汽车巨头的利润正以惊人速度蒸发。2025年上半年,跨国车企集体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美国关税政策、中国市场竞争加剧与电动化转型成本形成三重压力,吞噬着传统汽车巨头的利润根基。

全球困局,利润普遍暴跌

聚焦财报数据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到多家跨国车企的最新财报数据描绘出一幅黯淡景象。大众集团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3%,税后利润更是暴跌38.36%至44.77亿欧元。在第二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营业利润缩水29%。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大众集团上半年业绩成为行业困境的缩影。尽管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长1.3%至440.5万辆,但营业利润下滑32.8%,现金流恶化至亏损83.9亿欧元。基于此,大众已将全年销售预期从增长5%下调至与上年持平,销售回报率预期从5.5%-6.5%下调至4%-5%。集团在财报中直言:“未来,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通用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0.9%,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5.4%至18.95亿美元。通用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0.9%至46.8亿美元,关税导致其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减少11亿美元。但通用在中国市场成功逆袭,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0%,新能源车型销量取得50%同比增长。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Stellantis集团上半年净亏损23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56亿欧元形成鲜明对比,遭遇合并以来最严峻财务危机。工业自由现金流为-30.05亿欧元,同比恶化26亿欧元,北美市场调整后营业利润为-10亿欧元,利润率为-3.4%。惠誉已将Stellantis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指出其转型面临巨大挑战。管理层预计2025年关税影响将达15亿欧元,且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近40%是在美国境外生产。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即使是以利润高著称的豪华品牌也未能幸免,保时捷上半年营业利润锐减67.1%至10.1亿欧元,经营利润率从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奥迪税后利润暴跌37.5%至13.46亿欧元。

“增收不增利”成为行业普遍特征。韩系车企同样陷入这一怪圈:现代汽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5.8%,起亚营业利润下降24.1%,营业利润率11个季度以来首次跌破10%。

北美重压,关税大刀砍向利润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关税政策成为跨国车企上半年最大的“利润杀手”。自2025年4月起,美国政府对欧盟进口汽车加征25%惩罚性关税,对汽车业造成重创。

大众集团首当其冲,仅关税一项就损失13亿欧元,相当于其上半年营业利润的近五分之一。大众集团CEOOliver Blume坦言,其2025年全年业绩“完全取决于”美国接下来的关税政策。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奥迪在美国没有本土化工厂,关税导致其损失约6亿欧元。由于无法将额外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奥迪只能自行消化这部分费用。结果,奥迪第二季度在美销量暴跌19.4%。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通用汽车虽为美国本土企业,同样受到关税冲击,预计全年利润将因关税减少40亿至50亿美元。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关税影响已超越企业层面,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5月,德国对美汽车出口同比剧降23.5%。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的现金流或将减少100亿欧元。

中欧市场,冰火两重天

具体而言,在中国市场,各大车企呈现明显分化,大众集团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3%,奥迪销量下滑10.2%,其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减少23.5%。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大幅下降,豪华车消费信心转弱。

通用汽车却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2025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0%,创下四年以来最大单季同比涨幅,并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盈利。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对此,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在致股东函中强调:“在中国,我们的新能源车型表现尤为强劲。第二季度,我们连续第二个季度取得同比销量增长,市场份额增长在外资汽车制造商中位列第一,并实现了盈利。”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反观欧洲本土市场,部分车企的表现则呈现疲软之势。Stellantis在欧洲市场的营业利润勉强为正,仅0.09亿欧元,利润率几乎为零。大众集团在除德国以外的欧洲市场销量同比下降4.0%。

电动化悖论,转型阵痛加剧

据《一品汽车》了解,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是:电动车销量增长反而成为利润下滑的推手之一。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指出:“运营业绩同比下降三分之一,也是由于利润率较低的全电动车型销量增加。”

此外,奥迪在德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76.2%,保时捷全球销量中近四分之一为纯电动车型。但电动车的盈利贡献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形成“销量增、利润降”的悖论。

在此背景之下,保时捷被迫重新评估其电动化战略,宣布2030年前将继续并行推进内燃机、插混与纯电动三种动力路径。其原定于2025年上市的718电动车型因电池供应商延误推迟至2027年,超高端纯电SUV项目K1也面临方向调整。

增收不增利席卷全球!欧美车企利润暴跌,关税与电动成本雪上加霜-有驾

Stellantis同样终止燃料电池项目带来7.33亿欧元费用,平台减值处理5.78亿欧元。这些一次性支出总计超过32亿欧元,加剧了财务压力。

面对利润暴跌,跨国车企正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加速本地化生产成为规避关税风险的共同选择。通用汽车计划投资约40亿美元扩大美国工厂生产规模。产品战略调整同样关键。大众集团正加速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计划从2026年开始为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1款全新车型。多家跨国车企近期都调整了电动化战略,采取“油电并行”的发展策略。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变为“在中国,为世界”,利用中国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反哺全球发展已然成为各大车企的一致共识。

写在最后:

深度探析各家跨国车企的运营数据,不难发现,半年数据呈现出对比鲜明的局面:一方面,各品牌产品方面取得了强劲的成功;另一方面,运营业绩同比下降至少三成,这是基于关税影响更是由于利润率较低的全电动车型销量增加,从而拉低利润率。

由此可见,跨国车企的转型之路正变得异常艰难。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创下四年最大涨幅证明本土化战略的价值;保时捷从“BEV优先”回摆到“动力系统并行”的策略,则代表了整个行业在现实面前的调整与无奈。当“油电并行”成为共识,“在中国为世界”成为新战略,汽车巨头们正在利润的废墟上艰难重建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