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降10%!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通过 OTA 实现亏电油耗2.6L

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通过 OTA 实现亏电油耗从 2.9L 降至 2.6L 的突破,可是条大新闻,这 0.3L 的跨越绝非简单调校,而是软硬件协同进化的系统性胜利,再次拉高了行业门槛。

再降10%!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通过 OTA 实现亏电油耗2.6L-有驾

用户的每一次踩油门、每一次刹车,都在为这套系统 “教学”,最终形成 “用户数据反哺技术进化,技术进化惠及用户” 的正向循环,是实现 10% 油耗下降的底层逻辑。

汽车混动系统要实现节油,通常会从三个核心方向发力:(1)发动机热效率优化: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提升压缩比、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等设计,让燃油燃烧更充分,减少能量浪费。比如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的发动机,早已将热效率推至行业顶尖水平,硬件层面的物理极限已近在眼前。(2)电驱系统损耗降低:优化电机、电控、减速器的机械结构与电磁设计,减少能量在转换和传输中的损耗。比亚迪此前已通过集成化电驱总成,将这部分损耗压至最低。(3)能量管理策略升级:精准控制发动机与电机的协同工作模式,在不同工况下(如起步、加速、巡航、刹车)合理分配动力输出,避免 “动力空转”。

但传统策略依赖工程师预设有限工况方案,如同用固定公式应对千变万化的实际路况,难以做到全场景最优。而比亚迪此次油耗突破的关键,正是将 “能量管理策略” 带入了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用户数据在这里扮演了 “技术进化引擎” 的角色:

填补工况盲区:150 万车主累计产生的 28 亿公里行驶数据,覆盖了超 180 万种工况 —— 从北方 - 30℃的严寒启动,到南方梅雨季的拥堵蠕行;从高原山路的连续爬坡,到沿海高速的强侧风巡航。这些真实场景数据,让工程师发现了无数实验室里无法模拟的 “节油死角”。

训练 AI 决策模型:传统策略像 “照本宣科”,而基于用户数据训练的 AI 模型能 “举一反三”。比如通过分析 10 万次 “红绿灯前 500 米减速” 的用户行为数据,AI 能学会预判刹车时机,提前回收更多动能;通过解析不同海拔下发动机的效率曲线,能动态调整喷油量,避免高海拔地区的 “动力过剩浪费”。

实现精细化控制:180 万种工况对应 180 万套最优策略。当车辆检测到 “满载 + 空调开启 + 坡度 5°” 的组合场景时,AI 会立刻调用该工况下经过千万次数据验证的 “发动机高效区间介入点”,让每一滴油都用在最需要的时刻。这种精准度,是传统工程师手动调校永远无法企及的。

此次升级最值得称道的是全用户覆盖的 OTA 策略。无论新老车主,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享受技术进化红利。以海豹 06 DM-i 为例,满油满电 2100 公里续航下,全程可省 6.3L 油,按 92 号汽油均价计算,相当于每次加满油少花 40-50 元。

从 2.9L 到 2.6L,看似微小的数字背后,是 150 万用户数据与 AI 算法的碰撞,是插混技术从 “硬件比拼” 到 “生态竞争” 的范式转移。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混动技术的终极战场,永远是用户日常出行的每一公里。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一年,比亚迪DM技术能否再将油耗降低10%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