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埃尔法这车,在日本那边,就是一款专门给多子女家庭准备的普通保姆车,咱们这边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三五十万左右,满大街都是它跑,跟咱们这儿的别克GL8差不多一个档次
这车咋就变成了“神车”
不过话说回来,一到咱中国,这车就变了样,价格蹭蹭往上蹿,能加价三十万还抢着买,成了所谓的“百万神车”,老板们开这车,那是身份的象征
你想想,那叫一个风头正劲,别人一看这埃尔法
心里嘀咕:这老板有两把刷子
甚至于还有“加价神话”的传说,完全是个活生生的传奇
可这两年,这车价格直接从原来加价三十万跌到区区两万多
这车曾经那么风光,为啥说凉就凉了
说起埃尔法的“神圣”地位,可不是天生的
得从二十多年前的香港说起
2002年,第一代埃尔法刚进香港市场,凭着那宽敞空间、豪华内饰,最主要是那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隐私玻璃
立马俘获了一堆明星的心
你想想,那些天天被狗仔队缠着的艺人们,能有辆车彻底把镜头挡住
刘德华、王菲、曾志伟什么的大牌都用这车,香港娱乐圈里差不多人手一台
这股风很快吹到了咱内地,最主要是深圳口岸那边,一看香港明星都开这个,富裕阶层也就跟风了
心想:这不就是身份象征
于是乎,追捧的浪潮就这么刮起来了
最初这车进内地,多是通过香港或者东南亚的平行进口
丰田当时没打算在大陆大力推广这款车,但市场火爆得很
后来,他们开始玩起了控制供应的把戏,官方配额刻意收紧,给的车少得可怜,营造出一种“稀缺感”,这招厉害
你说人心,越稀罕越想要,日本那边三十来万的车,经过层层加价
2010年,丰田终于正式引进了左舵版第二代埃尔法,官方定价六七十万,看着挺合理
但其实这价差给加价留了空间
2015年第三代车型更夸张,指导价直逼八十万,豪华商务标签彻底盖上,加价三十万提车成了业内公开的“潜规则”
这稀缺性和高价,反倒让它的符号意义变得更强烈
买埃尔法的人,不是为了坐得舒服
而是想告诉别人:“我买得起
”这车从一辆普通家用车,彻底变成了中国特色的“身份牌”,说白了
== 这豪车其实“空心”得很 ==
说真心的,等光环散了
埃尔法背后的“空壳”就露出来了
最让人气愤是它安全配置,专业拆车机构发现,咱中国市场卖的埃尔法
居然偷偷减配了海外版标配的后防撞钢梁
你说这事儿,完全是当消费者傻子耍
再说2022年做的碰撞测试,那表现差得让人直呼难以置信,A柱一撞就弯了,车门变形卡死
花了百万买的车,反倒成了减配货,安全打折卖
技术这块,这车更是老掉牙了
当下国产十几万的车都配自动变道、自动泊车了,埃尔法还没搭理这些高科技
车载系统落后得不行,车联网、多屏互动这些国产车玩的花样
开着百万车还得靠手机支架导航,画面想想就喜感满满,真是技术停滞不前
更气人的是,丰田这公司傲娇得很,车子屡屡召回,仪表盘故障、发电机状况一堆,品控不咋地,而加价还不够,还硬是收“服务费”,这吃相
挑明了跟中国消费者过不去
== 国产车崛起,老牌神车受挤压 ==
咱们说,埃尔法的神话崩了,既有国产技术力量强起来的原因
也跟消费者越来越聪明有关系
这是新旧势力交替的节奏,2021年开始,埃尔法销量就露馅了
2022年降到2.1万台,同比又少了12%,2023年更惨
价格砸下来,从三十万加价砸成两三万
先是丰田自己家内部产品抢客,威尔法、雷克萨斯LM都分流了不少客户
国产高端新能源MPV像一支支铁拳,直冲埃尔法阵地
腾势D9、理想MEGA、岚图梦想家、小鹏X9、极氪009这些新面孔,几年时间飞速崛起
它们空间不输埃尔法,智能化、配置和乘坐体验更是全方位碾压
啥大沙发、大冰箱、大彩电,咱中国人爱看的它们给得妥妥的
最关键的是,这些国产车更懂咱中国人的需求
它们用实力告诉你,豪华不等于天价,也不靠品牌光环
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驾乘体验
除了保时捷、雷克萨斯这类还能撑场面的品牌,其他进口非豪华品牌,像丰田、大众
背后显示的是消费者的思维大转变,越来越理智
不想再为虚高的品牌溢价买单
现在的市场,拼的不是花里胡哨的营销套路,也不是讲故事
而是扎实的技术硬实力和口碑
你说,这埃尔法的神话还能撑多久
反正咧,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时代变了,消费者变了,车也得跟着走
你侬我侬聊着聊着,咱也明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