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车的换电意义何在?其实我一开始也挺迷惑的。因为你想啊,市区代步这套东西,用得最多的场景,还是在自己家附近转悠。家里装个充电桩,不比换电方便?个别朋友说:充电慢啊,换电快。但实际上,普通的小车在家充也就10-15分钟充个一半到70%,除非你每天都要跑个五六个小时,那换电的确会快点。但真要拿这个来衡量,估计换电的市场就只限于那种时间紧、需要快速补充电能的,像快递小哥或外卖司机这类。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市区用车,充电桩的普及度其实相当高。很多小区、写字楼的停车场,充电桩都在地面,而且多是免费的或低成本的。我跟几个朋友聊过,平均每月充一次还是两次,成本大概啥样?我粗算了一下,每次充电,花费在10-15元左右。距离在30-50公里的范围,按50%的剩余空间充,成本其实比换电便宜得多。就算你家里用的是普通交流充电桩,慢一点也不影响日常。
对比目前市场上,很多想法都在换电快、便捷这块。其实我一直觉得,换电的最大卖点是在高速长途出行时的快速补能。尤其是节假日,大家都在奔高速,那换电站确实可以秒完成,就是车到站、拆下电池包、换上一组满电的,再入高速。想象一下,长途出行的朋友,不用担心充电等待,真是省事。咱们普通市区代步车,真没必要。毕竟,不管换电站建了多大,面积也不用小区车库的那点空间,花的钱也不少。
说到这个,我在想一个细节:换电站的建设成本。少则几百万,多则千万。要是开在城市里,车主每天用得没那么频繁,成本回收可能得几十年。就算补贴拿在,哪天政策变了,换电站怎么办?我还记得有个销售,说过一句:换电是未来趋势。但我心里想:你是替车企说话还是真觉得方便?其实我觉得,对于大部分市区用户来说,充电宝般的普通充电方案就够了。
我有个疑问:你们觉得,未来换电站的布局会不会像给城市做公交站一样分布?我看空气中飘着的灰尘,觉得可能很难做到。毕竟市场需求差异太大,没有统一的补能标准。除非像那些钢铁工厂那样,大规模装配,然后通过规模优势压低成本。
这里再扯点题外话。有次朋友骑车说:我用车不是为了跑高速,是上班、买菜,能充就行。
我就笑:你这是典型的城市通勤党,换电?笑话多。
他反问:那你说,电池充电慢,天天得等着,怎么解决?
我也没直接回答,但确实觉得,换电在这种场景就像个笑话——谁会为了这个烦恼?更多人还是在家自己充。虽说快,但也没那么大需求。更别说,很多车主对电池拆装的安全和维护问题,还挺担心。
回到一点实际数字的部分:假设一辆车每公里能耗在0.15元,百公里燃料价格大概在1.2元,电动车在充电上的成本压根就是几毛。这里得说,换电成本高,技术规程要求高,操控难度也大。你让普通用户接受?除非有人强烈需要绝对的快,否则我觉得还没到这个点。
说到换电站的布局,难不成会像地铁换乘站一样,配套建设?那样的话,难免会占用不少空间。而且,如果要普及利润……其实我一直觉得,做个二三十公里日常代步的小车,最重要的还是充电快、便宜、方便。居家安心就够了。
你们觉得呢?换电的会不会真像传说中一样成为高速出行神器——或者,可能,只是个噱头罢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