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回归初心:两门两座的精灵2号将于2026年问世,这次能成吗?

点击关注不迷路

Smart回归初心:两门两座的精灵2号将于2026年问世,这次能成吗?-有驾

最近刷朋友圈,看到好几位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又在吐槽停车难的问题。

昨天找车位花了半小时,比上班还累、小区车位月租涨到800了,比我的电动车充电费还贵、要是能有辆车像共享单车一样灵活就好了……

这些话看得我直点头。

就在大家为城市出行发愁的时候,smart官方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

全新两座车型smart精灵2号将于2026年问世。

这不是smart第一次玩小车,但这次回归初心的举动,却让不少老车迷眼前一亮。

26年后,那个小精灵要回来了

2025年9月2日,smart中国正式官宣,将用纯电方式回归初心,延续经典。

全新smart精灵2号将于2026年问世,新车将在初代smart fortwo经典车型核心特质基础上迭代升级。

说起来,初代smart fortwo可是个老古董了。

1998年,这款由斯沃琪和梅赛德斯-奔驰联合打造的小车首次亮相,短小精悍的车身、双座布局、灵活的操控,让它迅速成为都市年轻人的心头好。

数据显示,这款车型自问世以来,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250万辆。

2015年,梅赛德斯-奔驰在杭州正式推出新一代smart fortwo,售价12.5-13.6万元,包含灵动版和激情版两款车型。

不过,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和定位,它很快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高端老头乐。

2024年3月底,这款陪伴了大家26年的小车正式停产,让不少忠实粉丝感慨万千。

如今,smart宣布以纯电动方式重启这一经典车型,不难看出品牌想要回归初心的决心。

这次小精灵有什么不一样?

翻开smart官方公布的信息,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款即将在2026年亮相的精灵2号。

它由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团队操刀,定位为双门双座纯电动城市车型,将在中国进行生产,并计划销往全球市场。

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尺寸设计。

官方透露,这款新车将保留初代的经典轮廓,短车身、双座布局一个不少。

据说,它的停车便利性将达到极致,甚至可以在一个标准车位中停两辆车!

这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车主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动力方面,新车将基于吉利全新一代平台打造,采用单电机驱动,最大功率约120kW,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支持快充功能,30分钟可完成80%电量储备。

这个续航里程对于城市通勤来说基本够用,毕竟大多数人的单日通勤距离不超过5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的电池组平铺底盘的设计或将使重心降低25%,过弯侧倾抑制能力提升,行驶稳定性据说能媲美紧凑级轿车。

这对于一辆小车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

智能化方面,全新精灵2号将内置AMD V2000芯片,支持智能交互功能,配备10.3英寸全液晶仪表与13英寸AMOLED中控屏。

安全配置上,将标配L2级辅助驾驶,含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并配备热成型钢占比超30%的高强度车身,较前代提升40%抗扭刚度。

为什么现在要回归小车?

看到smart要重新做两座小车的消息,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是:

现在电动车市场这么卷,做这么小的车能有市场吗?

其实,smart的这次回归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其深刻的市场背景。

首先,城市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最新数据,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车位缺口已经超过百万个,平均一个车位价格高达30-50万元,月租金也普遍在500-1000元之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辆能一车占半位的小车,自然有其独特价值。

其次,小型电动车市场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已经证明,消费者对价格合理、实用性强的小型电动车有强烈需求。

2024年上半年,A00级电动车市场同比增长超过30%,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再者,环保和节能意识的提升也让小型车重新受到关注。

随着各大城市对燃油车限行政策的收紧,以及消费者对碳排放问题的重视,小巧灵活的电动车正成为城市出行的新选择。

smart全球首席执行官佟湘北在发布会上表示:

基于全新纯电动架构开发超紧凑型汽车,远比打造中大型汽车复杂得多。

但现在,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这番话透露出smart对这次回归的谨慎态度和充分准备。

现实挑战:小车真的能走多远?

虽然smart精灵2号的回归让人期待,但现实挑战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消费者观念问题。

在中国市场,大即是好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很多消费者认为,买一辆两座车不够面子,不适合家庭使用。

即便是五菱宏光MINI EV的成功,也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作为家庭第二辆车的场景。

其次是实用性问题。

两座设计虽然灵活,但在实际使用中难免遇到尴尬。

比如,带家人出行、接送朋友等情况就不太方便。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一辆能坐四个人的车才是刚需。

再者是价格因素。

作为梅赛德斯-奔驰设计、吉利生产的产品,smart精灵2号的定价很可能不会太低。

参考之前smart fortwo 12.5-13.6万元的售价,加上电动化和新技术的成本,预计新车价格可能在15万元左右。

而在这个价位,消费者有更多空间更大、实用性更强的选择。

最后是政策环境。

虽然目前小型电动车受到鼓励,但各地政策不尽相同。

有些城市对微型电动车有特殊限制,比如不能上高架、不能进某些区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场景。

老司机的几点思考

作为一个关注汽车市场多年的老司机,我对smart精灵2号的回归有几点思考:

第一,smart这次回归小车,其实是对品牌初心的坚守。

smart从诞生之初就定位于城市微型车,灵活、小巧、乐趣是其核心理念。

在经历了SUV热潮后重新回到起点,显示了品牌对自身定位的清晰认知。

第二,电动化为小型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传统燃油小型车在动力、空间利用等方面有天然局限,而电动车平台的灵活性使得在小尺寸下也能实现不错的性能和空间表现。

第三,城市出行需求正在多元化。

随着共享出行、公共交通的完善,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一辆专门用于城市通勤的工具车正在成为一种合理选择。

就像有人同时拥有自行车和汽车一样,一辆小巧灵活的电动车完全可以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

第四,中国市场对小型电动车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虽然大即是好的观念仍然存在,但随着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更注重实用性和个性表达,对小型车的接受度明显高于老一辈。

期待与建议

作为消费者,我对smart精灵2号有几点期待:

首先,希望定价能更亲民。

如果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作为城市通勤的专属工具,会更有竞争力。

其次,希望续航能更扎实。

300公里的标称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可能打折扣,如果能保证200公里以上的实际续航,会更有说服力。

再者,希望智能化体验能更接地气。

不要堆砌太多花里胡哨的功能,而是聚焦于城市出行的实际需求,比如精准的导航、便捷的停车服务等。

最后,希望安全性能能有保障。

小车在碰撞安全方面天然处于劣势,希望smart能在车身结构、安全配置上下足功夫。

smart精灵2号的回归,不是简单的炒冷饭,而是基于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理性回归。

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大而全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小而美的价值。

城市出行不需要总是高大上,有时候,一辆小巧灵活、经济 实用的小车,反而能解决我们最实际的问题。

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出行工具也在经历从多功能到专精特新的转变。

2026年,当smart精灵2号真正亮相时,它能否重现fortwo当年的辉煌?

这个问题的答案,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但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一个回归出行本质的选择。

在越来越拥挤的城市里,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大的车,而是更聪明的出行方式。

smart精灵2号的回归,或许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每天通勤不超过30公里,住在停车难的老旧小区,又经常一个人上下班,那么2026年,不妨考虑一下这个小精灵。

说不定,它能成为你城市生活的新伙伴。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