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又开始不务正业了,搞了个大新闻,说自家新电池能跑160万公里。
160万公里是什么概念?就是你的车都已经锈成一滩压缩毛巾了,那块电池还能精神抖擞地拿出来当传家宝,上面用激光刻着:马斯克开光限定。讲真,这数字听着就跟吹牛逼大赛的冠军作品一样,太阳听了都要一个趔趄,觉得自己的光和热都显得有点多余。
这帮硅谷炼金术士的脑回路也挺清奇的,说白了就是把之前一堆碎砖头一样、用久了会掉渣的正极材料,直接给你用法术整成了一块完整的大理石。学名叫什么“单晶”,听着就玄乎,感觉下一秒就要御剑飞行了。道理很简单,碎砖头肯定不如一整块大理石结实,这个道理我奶奶都懂。然后他们还往里面加“佐料”,搞什么“掺杂”,听着跟《道诡异仙》里的歪门邪道功法似的,实际上就是往和好的面里加点酵母,让它更耐操。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给电池上了个金钟罩铁布衫,就差再刻个符,让它自己去渡劫飞升了。
听着是不是特别666?但问题来了,这套操作真的有意义吗?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得非常清楚,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你慢慢升级打怪的RPG游戏了,而是上来就开大的黑暗森林。你在这边闭关修炼,准备炼一颗百年不坏的金丹。结果门一开,发现外面已经打成一片废墟,所有人都拿着价格屠刀在互砍,信奉的都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大法。你跟他们讲你的电池技术多牛逼,能传代。人家直接问你,车上能K歌吗?有冰箱吗?沙发软不软?最后再给你个震撼全家的价格。就问你怕不怕?这就是降维打击。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当你在实验室里追求参数的极致,人家已经把用户心理学玩成了艺术。你搞个长命百岁的电池,人家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塞进铁皮罐头里,再打个骨折价。这就好比你在修炼绝世内功,准备十年后天下无敌,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加特林对着你突突突。什么武林规矩,不存在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说实话,我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我的手机电池,一天两充,感觉比我的身体还虚。
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清楚,会买特斯拉的人,其实不太关心你这个电池到底能跑100万还是160万公里。他们关心的是,这玩意儿还是不是最酷的那个,开出去还是不是社交硬通货。这是一种信仰,你懂吗?你跟一个信徒讲科学,他只会觉得你吵闹。他们的核心需求是维护这种信仰,而不是算计那点电池衰减。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特斯拉必须不断地讲这种“神话”,来喂养信徒们的信仰。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想得太有逻辑了,说不定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就是单纯想整个活儿。你看,这个新技术的出现,确实在理论上解决了二手车残值的问题。但它也创造了新问题,比如一辆车出了事故,车架稀巴烂,但电池好好的,这电池算谁的?怎么估值?保险公司看了都得傻。或者一辆车开了十五年,内饰都包浆了,座椅弹簧都出来了,但电池还剩90%的寿命,这车你是开还是不开?太尴尬了,典中典的尴尬。
所以,这个160万公里的电池到底牛逼在哪?
它最牛逼的地方,不是技术,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营销故事。它把一个离普通人十万八千里的实验室数据,包装成了一个关于永恒和未来的承诺。它精准地打击了潜在消费者的“电池焦虑”,哪怕这个焦虑在现实中可能根本没那么严重。在大家都在拼刺刀的时候,马斯克不装了,摊牌了,他选择直接化身雷电法王,召唤一个天外飞仙级别的技术概念,告诉你,你们玩的都是凡人的东西,我玩的是修仙。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这个技术什么时候量产、成本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这个故事还在讲,特斯拉的品牌玄学就还能续上。而那些真正的信徒们,需要的也仅仅是这个故事而已。至于我们这些凡人,还是老老实实看价格和配置吧,毕竟,能让你每天开得爽的,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160万公里,而是那个实实在在的优惠券。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