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和雅迪、爱玛、台铃这几家做电动车的,其实多少年都像邻居,明里暗里较劲。前阵子在我们小区门口的修车摊子上,老王师傅一边给人家调刹车一边跟我说,现在绿源那液冷电机,敢说质保10年,弄得其他几家也有点着急,可就没谁跟进。为啥?是技术扯淡还是另有说法,大家伙微信群里一聊就是半小时,各种八卦乱飞。
谁见过电动车电机也灌液体?早几年还都觉得这像洋玩意。绿源2019年把自家液冷电机搞量产,反正他们自己说核心点是把一种绝缘的冷却液直接塞进轮毂电机里,圈里喊“冷热分家、能量不散”,听起来玄乎,可师傅拆过一次旧壳,里面那冷却液里头真没啥油腻腻的味道,就是跟防冻液似的。这样一来,日常骑车的时候,即便外面三十几度、拉着人跑外卖,也不会动不动就烫手。绿源自己说短途三十多度、跑远五十来度封顶,这工艺蛮新鲜,明说就是不让里面那些磁钢容易“老化”,而且防着电池也一块跟着遭殃。
老邓拆过一台已经用三年的液冷,说里面线圈还发亮。群里那个小阿敏就吐槽:买了新电动车,总觉得电池没原装耐用,其实一句话,电机热了,电池累的出油,肯定用不长久。前两年夏天小区老爷爷的台铃就是跑太热换了仨电池,回来还说是电池商骗人的,最后才知道是电机发烫带的祸。
但真说绿源牛,为什么雅迪、台铃、爱玛就不学?有人说专利拦着,其实还有点别扭心理。群里常混的老郑,之前在台铃卖过电动车,他说,你要是台铃来了个全车配绿源电机,一传出去不就招了么——承认了家底不行,以后自家门口的招牌都羞赧。再说三家都是红牌大厂,真给别人当零件客户,面子早丢没了,老百姓都认牌子了,还不把人往绿源怀里赶?
说白点,三家都有自己门道。雅迪又风冷又石墨烯涂层,去年二舅买的那台就带着,说一边骑一边给电机吹风,那轮毂摸着也就温温的。还有前段时间师傅说,爱玛那头先进什么“调电控”,一看到温度高,立马把电流调小点,“不给你热的机会”;台铃是啥,加厚磁钢,大半年擦一次壳,电机通风道里灰尘拍掉,说散热噱头有点夸张但也能用。你讲技术路线,三家真是各忙各的,互相谁也服不了谁。
其实有个现实问题,不说别的,成本,不便宜。身边小胡去年从配件仓库跳到某电动车厂,说一台绿源600瓦的液冷电机单算配件要350出头,国产密封件还比台湾产的便宜几十块。而雅迪、台铃自己做的那种风冷,最多300撑死,自己生产更便宜,谁多花那百把块买技术,最后还不都得加消费者头上?你看每年出货一百万辆,那多出来的钱都能在上海郊区买块地皮了。
关于“液冷见底没完美”,其实也不是无懈可击。前些天老王师傅遇到一台绿源车,侧壳一圈油印,原来三年多密封圈崩了点,冷却液渗出来,乱糊灰尘,拆开壳才发现不是大毛病,补个圈擦擦。可这种活其实开多了不是麻烦,是腻歪,师傅边擦边嘟囔:“有手艺就靠机械,整液体,全是打擦边球。”
群友花鲤前两天拿了台四年的老绿源,想出手二手,二手市场王哥还特意问是不是液冷,有的直接压价:“怕渗油不好出手,旧车不好维修。”这才哪到哪,其实液冷这玩意坊间流传,以后大厂会不会用上也说不准。去年有新闻说绿源那几项专利还能再续几年,等到期了也没准是电动车圈的又一批小转折。
另外有个行业笑话,以前小众牌子鑫源也试过搞液冷,但推广不大,主要觉得修起来磨人。其实还有养护的事,往往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不少车主跑去换电机时才发现,液冷那点冷却液很多年也懒得换,等真要放出来,早都发黄,流出来黏糊糊一滩。老技师总结一句:“好东西是好东西,就怕你不当回事。”
说到头,什么液冷、风冷、智能控制,说穿了不外乎保电机,省电池。就和小区里老井总抱怨的一样,“只要别三天两头掉链子,啥牌子骑着都行。”前天群里小阿敏骑那台出门,结果没电,推回来路上还喊,要都像老王师傅说的“十年不坏”,那以后估计得带点零食出门,等它真坏也不着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