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 V23销量第一的背后:标配智驾、方盒子造型与用车琐事
说起这台iCAR V23,身边人都笑称它是“聪明又实在”的典范。其实去年我第一次在4S店摸到真车,还以为又是一台外观唬人的新能源小方盒。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把别人得加钱选装的智能驾驶,全给你标配了——那会儿销售小李还特意嘀咕:“现在买车,谁还愿意再掏两三万选个跟车、自动泊车啊?V23直接一步到位。”
最初看配置表的时候,我有点不信邪。什么L2+级猎鹰智驾500系统,说得玄乎,可价格就11.98万起,到顶也才14.98万。这年头,15万能落地带高阶智驾的纯电SUV,不多见。我拉着邻居老赵去试驾,他平时嘴碎,“这些辅助都是摆设”,结果一圈下来,高速跟车、变道啥都能自己来。他忍不住夸了句:“要不是我岁数大早换油混,那真心考虑这个。”
群里有人专门聊过V23这套硬件,说800万像素前摄像头和地平线J3芯片,一般20多万合资电动车才舍得上;还有5颗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再加4个环视镜头,看起来比我家的监控还全乎。有意思的是,这些传感器藏得挺巧,不仔细瞅根本发现不了。
实际开下来,最省心还是节假日跑高速。我去年五一回老家,从市区一路堵到郊县,以往光脚踩刹就累麻了。这次全程交给自适应巡航和智能变道功能,我基本只管盯路偶尔打转向灯。快进匝道时,它还能自己减速入弯,也不用死掰方向盘——师傅们常说“开久了腰疼”,这回真没觉得累。
停车场倒库也是神器。我媳妇刚拿本,每次遇上侧方位都紧张出汗,现在她直接按下自动泊车,看着540°影像显示屏慢慢挪进去,比老司机停得还正气。有一次地下室空间太窄,她干脆下车遥控让V23自己钻进去,再也不用喊保安帮忙指挥。
也不是没有槽点。有朋友吐槽过那套循迹倒车,有时候雨天泥泞路面识别会失灵——听售后技师王哥讲,是因为底盘摄像头沾泥太厚,需要定期擦拭,否则AI算法认不到原路线。但总体用着比以前那些靠感觉倒库靠谱多了。
顺便插一句冷门配置:V23带个29处改装预留口(销售当时差点漏说),爱折腾的人能随手装射灯或者行李架,还有“小书包”尾箱据说是致敬某越野经典款式。在我们北方城市,下雪天有同事就在微信群里晒他用外挂射灯夜间穿林子的照片,还调侃“这是新能源里的越野魂”。
续航方面,82度大电池确实够猛。同级很多都是60度左右,一周通勤完全不用充,而且露营的时候还能外放3.3kW电力,上次公司团建煮火锅投影电影,全靠它撑场面。不过听修理厂刘师傅提醒,大容量电池夏天暴晒别一直快充,对寿命影响还是有那么一点儿,但正常家用问题不大。
空间嘛,这种小方盒设计其实很取巧。900mm高坐姿,一米八的大汉坐进来也不会顶腿;2735mm轴距做到了68%空间利用率,我们搬家的时候,把座椅一放倒就是张2米多的大床垫,小孩睡觉绰绰有余。有段时间楼下阿姨问我要不要卖二手,她孙子喜欢这种“大玩具”,可惜新款抢手价坚挺没舍得出手。
对想买的人现在818活动送积分抵扣或者免息分期算比较厚道(不过政策年年变,要抓紧)。首任用户终身质保这一条,在维修群里不少人夸赞,说以后省心不少。不少年轻同事图便宜入401两驱版当代步,“颜值在线”;而周末爱出去玩的更青睐550长续航版,据说从城东跑到郊区钓鱼回来连表针都懒得动一下。如果追求四驱户外性能,那501四驱智驾版接近角43°+600mm涉水深度是真敢往烂路怼,有几个户外玩家已经组队准备西北自驾探线去了。
话又说回来,今年1-7月34840台销量领跑新能源榜单,并非空穴来风。这些配置堆砌起来,其实就是把原先让人纠结的小毛病、小烦恼,都提前替你想明白。“聪明”归聪明,但真正打动人的,是那份“不费劲”的安心感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