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售卖超标电动车,多城大牌门店被查!购车须查4项

公然销售超标电动车,全国多地大牌门店被查!以后买车注意查4点

431辆外卖专用车被查,X骑士品牌成重灾区——这不是演习,而是2025年电动两轮车行业正在上演的真实执法现场。

我前两天去杭州出差,路过萧山一个仓库区时,正好撞见市监局的执法车拉着警戒线,一排排外观酷似“国标车”的电动车被整整齐齐地查封。走近一看,这些车看着挺普通,但电池盒明显加宽、车架拉长,坐垫能并排坐下两个外卖小哥。执法人员告诉我:这些车出厂时速高达70km/h,电池电压远超48V,根本不是什么“合规车”,而是披着国标皮的电摩怪兽。

更让我吃惊的是,这些车来自市面上叫得上名字的品牌,比如最近在骑手圈火出圈的“X骑士”。它们打着“外卖专用”“续航拉满”“动力强劲”的旗号,在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公然销售,消费者以为买的是“性能版国标车”,实际上买到手的却是无法上牌、不能合法上路的“黑车”。

这事儿不是孤例。今年开年以来,上海查处126起电动自行车违法案件,浙江暂停11张生产认证证书,南昌也有门店因销售套牌改装车被端。全国范围的整治行动已经铺开,而导火索,正是即将于2025年9月正式实施的新国标。

为什么商家敢铤而走险?因为“改装车”利润太诱人

我专门走访了几家电动车门店,和一位老销售聊了聊。他说:“一辆合规国标车,卖3000块,利润就三四百。但你要是敢改,加个大电池、换个控制器、换个后减震,包装成‘极速版’‘外卖王’,直接卖到5000+,利润翻倍。”

更骚的操作是“证书套牌”——车子本身是超标车,但配上一份“看起来合规”的3C认证证书,甚至能查到“匹配”的工信部公告。消费者一查“有证”,就觉得踏实,殊不知这份证书可能是P的,或者是从其他合规车型上“借”来的。

我试骑过一辆所谓的“X骑士Pro”,外表和国标车几乎一模一样,但一拧电门,推背感直接拉满。我用码表测了一下,实际时速轻松突破50km/h,而合格证上写的却是“最高设计时速25km/h”——这已经不是“超速”了,这是赤裸裸的造假。

这种车一旦上路,不仅是安全隐患,更是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可能拒赔,车主还得承担“驾驶无牌机动车”的责任。你说冤不冤?花五千块买辆车,最后发现它从出生那天起就是“黑户”。

新国标来了,这些“潜规则”再也藏不住了

2025年9月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可不是“换个标准”那么简单。它从生产、销售、上牌、上路四个环节全链条收紧,尤其是对“非法改装”和“证书不符”这两条红线,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

公然售卖超标电动车,多城大牌门店被查!购车须查4项-有驾

我翻了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抽查公告,里面明确指出:电动自行车必须满足“三强制”要求——强制3C认证、强制车速限制、强制防篡改设计。 也就是说,以后的车出厂就得“锁死”参数,你想私自提速?没门。

这就带来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很多外卖员非得用改装车?

我采访了一位跑了五年外卖的老骑手,他说:“不是我们想改,是系统逼我们改。一单就三四块钱,超时扣五块,你不用快车,根本跑不动。”他现在骑的车,电池是72V的,续航能跑120公里,但每次充电都提心吊胆,“怕着火,也怕被查。”

这背后其实是行业生态的问题。平台压时限,骑手拼速度,商家就顺势推出“性能车”来迎合需求。但这种“默契”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安全底线一旦失守,代价可能是生命。

以后买车,记住这4点,别再当“冤大头”

面对乱象,监管在行动,但咱们消费者也得长点心。买车不是买菜,不能光看外观和价格,更得看“底子”正不正。 我总结了4个关键检查点,建议各位车友收藏:

第一、查3C认证,看它“有没有身份证”

国标车必须有3C认证标志,这是硬性要求。 你拿到合格证后,重点看下方有没有“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的字样,以及充电器、电气系统的认证信息。

我见过太多“假证”:有的证书是模糊打印的,有的型号对不上,甚至还有直接拿其他品牌证书复印的。记住:正规3C标志是防伪贴纸,用手摸有凹凸感,扫码能跳转到认监委官网。

第二、核参数,看它“是不是真国标”

两个核心参数必须盯死:车速≤25km/h,电压≤48V。

我建议大家带个便携码表,试车时测一下实际车速。有些车虽然出厂限速25,但一解码就飙到40+,这种就是“防篡改”设计不过关。

公然售卖超标电动车,多城大牌门店被查!购车须查4项-有驾

电池方面,48V对应的是4块12V铅酸电池,或者同等电压的锂电池。如果你看到车座下塞着6块甚至8块电池,那基本可以判定是改装车。

第三、电摩要查工信部目录,看它“能不能上牌”

电摩和电轻摩属于机动车,必须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才能合法上路。

很多消费者被商家忽悠:“这车是电摩,但能上绿牌。”——纯属胡扯。 电摩只能上黄牌或蓝牌,需要驾照、保险、年检,和摩托车一样管理。

你可以到工信部官网(https://beian.miit.gov.cn)查询车型是否在目录内。**不在目录?那它就是“黑车”,买了也上不了牌。**

第四、警惕“隐形改装”,夏天加伞也违法

很多人觉得:“我没改车,只是加个遮阳伞,总行吧?” 不行!

我最近在杭州街头看到不少骑手加了雨棚,结果被交警拦下当场拆除,还罚了50块。根据新国标,任何加装遮阳伞、挡风被、尾箱的行为,都属于非法改装。

我试过加伞的车,确实能挡雨,但转弯时风阻大,车身晃得厉害,高速行驶时极易失控。 安全和便利之间,我建议大家选前者。

竞品对比:合规车真的“拉胯”吗?

有人说:“合规车跑不远、速度慢,根本没法用。” 我拿市面上三款热门车型做了对比:

车型 品牌A(合规国标) 品牌B(外卖改装款) 品牌C(电轻摩)

公然售卖超标电动车,多城大牌门店被查!购车须查4项-有驾

最高时速 25km/h(实测24.8) 50km/h(标称25) 45km/h

电池电压 48V 20Ah 72V 32Ah 60V 25Ah

是否可上牌 绿牌(非机动车) 无法上牌 蓝牌(需驾照)

价格 3299元 5299元 6800元

结果很明显:品牌B虽然性能强,但法律风险极高;品牌C合法,但需要驾照和保险;品牌A虽然速度慢,但合规、安全、无后顾之忧。

我试骑了品牌A,虽然起步没那么猛,但续航稳定,刹车灵敏,更适合日常通勤。 如果你不是职业骑手,真的没必要为了那几公里时速去冒险。

写在最后:抱怨没用,合规才是王道

我知道,很多人对新国标有意见,觉得“25km/h太慢”“48V电池跑不远”。但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合规才是长久之计。

行业在升级,标准在提高,这是大势所趋。与其想着怎么“绕开规则”,不如关注那些真正做技术的品牌——比如研发低能耗电机、轻量化车身、智能防盗系统的企业。

安全,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你愿意用一次事故,去换那多出来的20km/h吗?

各位车友,你们身边有没有买到“假国标车”的经历?你觉得新国标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3位朋友,送电动自行车选购避坑手册电子版。

公然售卖超标电动车,多城大牌门店被查!购车须查4项-有驾

记住:买车不查这4点,小心车没骑几天,就被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