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暴晒下的 “档把危机”:汽车停露天停车场 挡把被热化

2025 年 7 月 29 日,成都市民李先生遭遇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 他停在露天停车场的轿车档把竟被晒化了。当天成都气温飙升至 38°C,停车场地面温度超过 60°C,车辆在烈日下暴晒数小时后,档把的塑料外壳变得软塌塌,表面黏糊糊,操作杆甚至被粘住无法切换档位。这一现象并非孤例,近期多地汽车维修店均接到类似报修,部分车辆内饰塑料件出现变形、座椅皮革开裂等问题。

高温蒸笼:露天停车场的致命威胁

实验数据显示,当室外气温 35°C 时,封闭车内温度 30 分钟内可升至 45°C,1 小时后突破 60°C,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达 90°C。金属档把头在高温下表面温度可达 70°C 以上,手触瞬间便能造成烫伤。更危险的是,长时间暴晒会使塑料部件逐渐软化变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档把区域,其塑料材质在持续高温下可能发生不可逆的热变形。

这种现象与材料特性密切相关。汽车内饰常用的 ABS 塑料热变形温度约 80-100°C,而夏季车内温度往往突破这一阈值。若车辆使用老化或劣质塑料,耐受温度会进一步下降。例如,李先生的车辆已使用多年,档把塑料部件可能因老化导致耐热性显著降低。此外,城市硬质铺装路面的反射热辐射会加剧局部高温,使停车场成为 "聚热陷阱"。

设计缺陷与使用习惯的双重隐患

档把融化事件暴露出汽车材料设计的局限性。尽管多数内饰塑料标称耐受温度超过 100°C,但实际使用中需考虑长期暴晒的累积效应。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可能选用耐候性较差的材料,导致高温下性能衰减加速。例如,哈弗 H9 车主在新疆魔鬼城遭遇档把晒化,当地气温仅 39°C,但车辆在无遮挡环境下暴晒后,档把仍出现变形。专家指出,若材料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设计未考虑极端气候,即使常规温度也可能引发故障。

车主的使用习惯也加剧了问题。许多人在车内放置香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在高温下可能爆炸或释放有毒气体,同时其容器融化后会污染内饰。此外,部分车主为追求美观改装档把,若选用劣质 aftermarket 部件,其耐热性可能无法满足原厂标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