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碰撞测试引发信任崩塌,乘龙卡车受损画面引爆舆论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在发布其首款纯电SUV理想i8时,一段重卡碰撞测试视频瞬间引爆舆论。视频中,理想i8在高速撞击后“毫发无损”,而作为“壁障”的乘龙卡车却呈现出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车轮腾空的“惨状”。更令人玩味的是,视频中原本清晰可见的乘龙车标,在后续官方版本中竟被诡异地打上了马赛克。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罗生门”,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极端“内卷”下,企业为求生存与突围,不惜剑走偏锋,从而加速行业信任危机与生态失衡的残酷现实。

中国汽车市场,正深陷一场无休止的“内卷”泥沼。价格战、营销战已然白热化,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远低于整个下游工业的平均水平。这种“量增利减”的困境,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家车企头顶,迫使它们将“安全”这一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异化为博取眼球的营销噱头。理想i8碰撞视频中乘龙卡车“四轮弹起”的夸张画面,无疑是这种异化营销的极致体现。它旨在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将“理想i8安全”的标签植入消费者心智。然而,测试方对卡车是否空载、碰撞速度与角度等关键信息语焉不详,甚至刻意遮蔽车标,这不仅使其科学性与客观性备受质疑,更直接触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的红线。乘龙卡车官方的强硬反击,直指理想“虚假宣传不可信”,这并非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内卷压力下,企业为求生存而逾越道德与法律底线的缩影。

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后续的声明,声称测试仅为内部验证,所用卡车为“随机购买的二手壁障车”,并强调“无心之举”。这种轻描淡写的解释,不仅未能完全消除公众对“定制测试”背后动机的疑虑,反而加剧了消费者对车企营销诚信的质疑。近年来,“零公里二手车”套路、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功能等案例层出不穷,2025年上半年车企服务类投诉指数同比飙升97.16%,这些冰冷的数据无情地印证了消费者信任危机的加剧。当营销超越诚信边界,消费者利益将首当其冲,行业公信力也将被无情侵蚀,最终导致消费者对所有安全测试都产生怀疑。这种信任的崩塌,其后果远超单一品牌,它将动摇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的市场风险。
关于乘龙卡车的官方声明与致歉信

汽车安全,绝不应沦为“内卷”的牺牲品。企业必须将重心回归到技术实力的提升和行业标准的严格遵守上,而非通过“制造奇观”来博取眼球。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行业公信力的最后一道防线,更应坚守独立、公正的原则,公开所有测试细节,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可追溯性。借鉴国际经验,如美国IIHS等机构的碰撞测试之所以权威,正是因为其公开透明的车辆采购渠道、测试流程以及对公众监督的开放态度。监管部门则应以雷霆手段,加强对汽车营销行为的审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切实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只有当安全测试回归其科学、严谨的本质,而非营销的工具,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内卷”到“创新”的良性循环,从“流量为王”的泥潭中挣脱,走向“品质为本”的康庄大道。

生活不是试验场,安全底线不容逾越。任何试图以牺牲消费者信任为代价的营销狂欢,最终都将自食恶果,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