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油耗与电池安全标准加码,腾势N8L与中国车企的应对路径
围绕燃油车油耗限值和电池不起火、不的讨论,的焦点被快速放大。
一些传播内容将2026年起的油耗要求具体化为按整备质量分级的百公里油耗数值,并将电池安全用口号式表述。
更接近现实的框架,是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的管理模式叠加强制性安全标准的组合,而非单一、静态的清单。
[来源工信部《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23修订),工信部官网]
燃油端的治理长期采用双积分机制,通过对企业平均油耗(CAFC)与新能源积分设置约束,推动技术路线迭代与产品结构优化。
行业公开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目标约等效4.0L/100km(基于当时工况方法学口径),到2030年进一步收紧。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0)]在型式认证层面,执行的试验与限值体系并非简单的按重量段给出统一L/100km阈值,而是基于限值曲线与企业平均约束的组合,并与试验方法更新协同推进。
[来源标准GB 19577-2021《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 19578相关标准体系]这意味着车企通过轻量化、降低风阻、提升热效率、油电混合与电驱集成等多条路径实现合规,而不是机械地围绕单一油耗红线调整。
电池安全端的也在升级,但不起火、不并非法规文本的直接表述。
强制性标准对热失控告警、乘员逃生时间、热扩散抑制等提出量化要求。
GB 18384-2023明确电动汽车在出现热时需保障乘员撤离时间,并对整车高压安全、绝缘、后防护设定更严要求;GB 38031-2020对动力电池系统的热扩散、挤压、短路、过充等工况下的风险控制提出测试与限值准则。
[来源标准GB 18384-2023《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标准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标准的实施节奏按标准公告执行,车企在产品迭代中需要通过系统级热管理、包级结构防护与电芯级材料体系共同实现规定的安全。
从国际对照看,监管加码并非中国独有。
欧盟乘用车CO2排放标准以2021年为基线,2025年减排目标为-15%,2030年为-55%,并与型式认证工况系统联动推进。
[来源Regulation EU 2019/631]美国EPA已发布2027-2032乘用车与轻型卡车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规则,导向更高的电驱化比例与油耗表现。
[来源U.S.EPA, Multi-Pollutant Emissions Standards for Model Years 2027–2032 Light-Duty and Medium-Duty Vehicles, 2024 Final Rule]在这一国际坐标下,中国的双积分+强制国标路径,既服务节能减排,也与产业升级目标耦合。
在产业层面,头部自主品牌通过插混与纯电的组合发力,降低使用成本并应对合规压力。
比亚迪早期投入电驱与电池体系,在乘用与商用多个细分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刀片电池在结构安全与热管理上的工程路线,提升了整包的抗风险能力。
[来源比亚迪官方技术白皮书与发布资料]腾势作为比亚迪与梅赛德斯-奔驰的合资品牌,近年的家用SUV产品针对六座布局、舒适座椅与车内智能体验做了较多投入,目标客群是多人口家庭的中长途场景。
[来源腾势品牌官方发布与车型资料]针对市场对能耗与安全的关注,车企普遍在三方面推进一是高效混动与电驱协同,通过发动机热效率、两档或多档电混耦合与能量管理软件提升实测油耗表现;二是结构与材料层面的轻量化与低风阻,结合热泵、智能热管理降低全气候能耗;三是电池系统安全的包级抑制策略,包括防火隔热层、热扩散阻断设计与更严格的BMS预警与处置逻辑。
消费者层面对的感知,最终会落到用车支出与安全体验两点。
更严格的企业平均油耗与市场竞争,会带来更低的实际油耗与更长的电驱里程,从家庭财务角度降低燃料开支与通勤不确定性。
电池安全标准的强化,则通过工程可验证的测试项呈现为更可控的故障处置与乘员撤离保障。
选购时可参考车型公告中的型式认证数据与国标适配情况,并留意厂商对电池包热扩散、告警时间与整车高压安全的说明。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公告、标准公开文本]
对车企而言,更高的门槛也意味着更高的护城河。
将合规做成产品力,把标准折算为可感知的驾乘质量、能耗表现与安全冗余,是中高端市场持续扩张的关键。
对制定者而言,保持试验工况、限值曲线与企业平均机制的协同,推进数据公开与一致性评估,有助于减少市场误解、提升沟通效率。
对供应链而言,材料工程、热管理、功率半导体与智能控制的协同研发,将决定下一阶段的竞争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