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辆汽车,要开进谁的院子?
社交网站里炸开锅,缅甸公务员和军官们要一夜之间变身车主,有人甚至揣摩,是不是公务员群体要翻身做主人了?结果,只是一场幻觉,只是一次用旧消息拼凑出来的烟雾弹。
官方辟谣了。商务部一副疲态,语气里甚至带着点无奈——他们从来没发过“允许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买车”的新通告。上一次公开说这事,还是2020年9月的事了。好巧不巧,那份声明早在2021年10月就已经作废。废纸一张,却被人重新剪贴拼成了新政,混入了流言漩涡。数字,表格,军官名单,全是别有用心的人手造的假象。
有人说Facebook的回忆就是一把刀。只要手太快,几笔篡改,那些早该沉进时间底色的旧政策就能一夜浮出水面。缅甸商务部这次揪出来的幕后推手,不是民间戏谑,而是蓄意造谣。传言背后有算盘:只要公务员购车资格消息飞得够快,市场就乱了,公务员和老百姓也要闹情绪。
更荒唐的是,消息还煞有介事地“配发”了数字。501名军官,个个有“军事功臣”勋章,临近退休,有资格进口高档车或进展厅挑选座驾。4049名助手级军官,可以用SKD组装方式买车,说得满满当当,还算计到每个人距退休还有三年。车辆流向、身份等级、资格核查,仿佛专家方案。可惜不过是荒诞剧里的一场角色扮演。
选举风暴将至。这种假新闻像黑夜里的疾风,刮躁情绪,暗搅人心。制造市场不稳定只是手段,真正的目标却是破坏群体的信任纽带。公务员、军官、群众,原本三足鼎立,如今却要为买车空欢喜一场,陷入相互猜忌。政坛下的每场风波,到头来都摁不住一地鸡毛。
真想问问,缅甸的网络治安在哪里?难道斩断了口号和文件的尾巴,假消息就能在朋友圈里无序扩散?前后不过一年消息,被“再造”为利器,刺透了公众本就脆弱的希望。
政府的回应,像是疲于奔命的消防员。澄清一遍,社交媒体还是灯火通明,假象继续蔓延。那些被告知“可以进口机动车”的公务员,可能还在幻梦里算计:“该挑哪款SUV?该贷款还是全款?”现实中却早已错过购车窗口,剩下一头困惑的热血。每个人的小算盘里,其实都埋着社会动荡的微型炸弹。
荒谬的数字,荒谬的等级,荒谬的“功臣”身份。政权在动荡前夜,群众在市场重压之下,网络舆论在疯长。真真假假,已经难辨。有几个人还敢相信官方通知?又有多少人敢信街头巷尾的八卦?
501辆进口车、4049辆组装车,变成一场全民荒诞剧。冰冷的官方声明和炽热的谣言,缠绕在每一个即将退休的军官身边。他们,是被操控的符号,也是微观社会里真实的焦虑者。购车梦醒,依然要面对连夜上涨的油价,和未曾兑现的福利承诺。
如果说军功勋章能为晚年铺路,至少别让网络谣言成了唯一的勋章。社会裂痕,有时候就是从一句“有新政”开始的。风暴无声降临,等到真相昭然时,谁还记得哪些人曾在信息迷雾中踟蹰、幻想、愤怒、让步?
还有几天,谁知道又会冒出什么动荡的“消息”?政坛与市场之间的风声,远不止一条谣言就能收尾……
全部评论 (0)